2018-05-25・中時-綜合報導

2018-05-25・中時-綜合報導
操偶學歷史!學童搬戲 演繹霧社事件

南投縣自然史教育館「原源流傳」常設展揭幕!仁愛國小小朋友在學者及館員的培訓下,成了布袋戲高手,演出了「賽德克‧巴萊」霧社事件的故事;館方指出,布袋戲相較於舞台劇,不需要廣大的空間,一樣能把故事說得精彩。未來說不定會結合鄉土語言,成了傳達原住民文化的生動舞台。

仁愛國小小朋友演出霧社事件布袋戲。(廖肇祥攝)
仁愛國小小朋友演出霧社事件布袋戲。(廖肇祥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在仁愛高農校區裡的自然史教育館,設立原住民主題常設展;主要介紹仁愛鄉各個族群文化,霧社事件發生的過程,也展示了賽德克、泰雅族群獵具、生活器具,科博館學術副館長周文豪表示。「原源流傳」展在霧社設置意義非凡,因為這裡是歷史事件的發源地,也是瞭解賽德克、泰雅族群文化的窗口。

為讓學童族群瞭解霧社事件,科博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陳叔倬撰寫劇本,並請工藝師製作精緻的布袋戲偶,設計翻幕與舞台;在館員陳婉姍陪伴指導下,仁愛國小3至6年級的小朋友學習操偶,將霧社事件生動的搬上小舞台,告訴觀者為什麼祖先要抗暴?什麼是「真正的賽德克人」,誰才能走過彩虹橋。

仁愛國小學生邱郁婷表示,第一次操作布袋戲偶覺得很好玩,向來賓述說自身族群的故事很有意義。陳叔倬表示,布袋戲只要一個小舞台,便能帶領觀者進入歷史情境;偶劇比起舞台劇,具有成本低,機動性、孩子特別有興趣的優勢。隨著後續計畫推展,未來布袋戲會也許會成為傳承原住民鄉土語言的絕佳工具與舞台。(中國時報/廖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