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中時-綜合報導

2021-10-05・中時-綜合報導
智能復健機器人助攻 半癱婦能走了

亞大醫院 訓練患者平衡能力

 智慧醫療正夯,為提高受傷或中風患者病後的復健效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成立「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成效頗佳。47歲林姓患者今年初因中風導致身體右側偏癱,住院期間接受高強度復健治療,出院後透過「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1個月後即恢復行走能力,且手指已能簡單抓握。

 亞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簡郁佩指出,林女中風後一度無法進行翻身、坐姿、站姿等動作,在住院的3個月內黃金期接受「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模式(PAC)」治療,出院時雖大關節可動作,但行走時步態不自然且手部動作仍受限。

 為增加林女復健頻率、提升效果,醫療團隊建議她出院後持續採用「外骨骼機器人復健訓練」。簡郁佩表示,「外骨骼機器人」的外型就像一套鋼鐵衣,目前院內有Mirror Hand(鏡像手)與Keeogo(啟而走),其可運動微小馬達與電腦程式運算的方式,協助患者做復健動作,藉以協助上下肢動作訓練,並刺激大腦重新學習動作的控制。

 亞大醫院指出,輕量化的Keeogo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可偵測下肢髖與膝關節角度變化,再透過動力調整輸出方式提供輔助力道,訓練患者行走與平衡;手部外骨骼機器人則可幫助患者以拿疊杯等活動,誘發「有用的腦部重組」,調整提升動作功能及使用頻率。

 亞大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強調,為善用機器人幫助患者,亞大醫院特別成立「智能復健機器人中心」,針對中風、脊椎損傷、腦傷、帕金森氏症等患者量身訂製復健計畫;復健路很漫長,但只要把握黃金期,中風患者都有機會再次恢復身體活動功能。

(中國時報/林欣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