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青年文宏程在外打拚多年,2年前回台東縣長濱鄉養殖有「陸上鮑魚」之稱的白玉蝸牛,迥異於一般所見黑色的非洲大蝸牛,除了供應法式餐廳以外,也利用蝸牛萃取液開發保溼修護保養品,未來可望進軍美妝市場,打造台東「白玉奇蹟」。
蝸牛是原住民最愛的風味美食,多數靠採野外撿集,長濱鄉阿美族青年文宏程在北部從事不動產20年,2018年底返鄉養殖白玉蝸牛,初期買了5000隻種螺,隔年八桑安部落設立「宏成蝸牛農場」。
文宏程表示,白玉蝸牛最快成長到120天就可收成,超過150天肉質就不佳,目前1年收成30萬隻,約5到6噸,供應全台30幾家餐廳,未來希望有更多養殖戶加入,由他來做後端的契作及推廣,形成產業鏈,把原鄉野味提升為法式餐廳的桌上珍饈。
文宏程說,白玉蝸牛是40年多前由當時的屏東農專團隊將白子化非洲大蝸牛基因固定化培育出來,由於白玉蝸牛室內養殖會造成規模大的群聚感染,因此採戶外圈養,為了讓蝸牛吃好住好,他也自己種植友善耕作的水稻、木瓜、南瓜做為蝸牛的天然飼料,每隻蝸牛都頭好壯壯,肉質Q彈、軟嫩。
文宏程表示,台東特有的白玉蝸牛長濱1號品種生活在無汙染的長濱鄉,吃著有機食物長大,與其它縣市生產的白玉蝸牛有差異,該團隊利用白玉蝸牛的活體萃取液,開發出具有保溼、修復,且具抗氧化性的白玉面膜、精華液等美妝產品,未來將以台東的白玉奇蹟為品牌進軍美妝市場,可望提升白玉蝸牛附加價值。
(中國時報/莊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