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0・中時-專題報導

2018-06-20・中時-專題報導
政黨政治操作 別碰教育

政黨政治操作 別碰教育

陳芭比(28歲,國小教師)
陳芭比(28歲,國小教師)

台灣的政治操作已經不僅僅是影響民生,從台大校長拔管事件可看到政治已經影響教育,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台灣的民主教育在這個事件上已經顯現不民主了!
在觀看課綱改革減少古文去中國化更是在意識形態上的政治操作,從教育師培制度上更可以感受出因政黨政治的關係,體制上的操作更明顯因改朝換代而大有不同。
一個國家的未來以教育為本,真心希望教育體制能夠跳脫政治操作,能夠有一個共同的大目標一以貫之,不受政黨政治的操作,讓國家未來的種子終能朝著目標發展茁壯。

(圖文:莊哲權)

 

教育百年大計 藍綠要重視

陳玉奇(53歲,大學職員)
陳玉奇(53歲,大學職員)

從事教育相關工作多年,感受很深,近年來因為少子化影響學校招生,而少子化其實跟國家、社會經濟長期的發展脫不了干係,就如同教育一樣是百年大計,要有長遠眼光及整體規畫,現在不分藍綠,政策往往朝令夕改,隨著當權者好惡改變,甚至將干涉校園獨立自主,看不到前景,師資外流、學生出走,教育品質每況愈下,又如何期待未來的主人翁能有美好前途呢?

(圖文:莊曜聰)

 

 

 

投入資金心血 擲地有聲嗎

張閔翔(29歲,農夫)
張閔翔(29歲,農夫)

近期的蕉稻新聞讓民眾霧裡看花,香蕉盛產致價跌是不爭的事實,整個事件中,農民傷了荷包,政府也傷了名聲,這問題真的無法解決嗎?現今政府不斷提到大數據、智慧農業4.0,投入那麼多的資金心血,真的擲地有聲嗎?還是擲地而已。
農民不應再像以前只追求產量,遇到小小天災就擔心農作倒伏,做好農藥管控才能提升農作物品質,以加強抗災本能,否則只能含淚搶收來減少農損;而政府應該要能預測、管控台灣自身農作物,以降低從事農業的風險,否則再多的政策也是白談。

(圖文:陳淑娥)

 

人民要當在野黨 監督政府

周瑪利(56歲,自營業者)
周瑪利(56歲,自營業者)

台灣政治以色彩掛帥,過去幾十年來,看慣了藍綠互相鬥法,卻對於台灣整體發展沒有任何幫助,我們這代努力一點,上能奉養父母、下可照顧子女,還能擁有棲身之所。但到了子女這代,買房卻成為沉重的負擔,政客、民代爭論不休,卻未能帶領整體社會、經濟向上發展,我認為,不管誰當家,身為人民都應監督政府,當最大的在野黨。

(圖文:莊旻靜)

 

 

 

汙染濫墾 離島危機待正視

洪清漳(60歲,作家、文史工作者)
洪清漳(60歲,作家、文史工作者)

離島中的離島誰來關心?烈嶼(小金門)地區近年來社會與環境問題不斷,外有嚴重的海漂垃圾汙染、抽砂導致海岸侵蝕,以及越界捕魚重創海洋生態;內有不當工程破壞優美環境,乃至於就業市場窄化和居民日益高齡化,政府卻一直拿不出對策。
期盼兩岸能建立良好的溝通平台與協調機制,從問題的根本來解決這些問題,主政者更應思考烈嶼特殊的區位性和傳統風貌,從差異化的角度經營出自己的島嶼特色,莫讓烈嶼在水泥建設下成為迷失的島嶼。

(圖文:李金生)

 

 

政治不清明 比震災更可怕

楊心彤(50歲,愛上不老海洋民宿主人)
楊心彤(50歲,愛上不老海洋民宿主人)

0206花蓮大地震後,震壞了花蓮產業,許多商家求售無門,我的民宿生意也一樣受到嚴重打擊,至今尚未恢復元氣,期盼今年暑假市場回春,大家給花蓮一個大大的擁抱與溫暖。
我認為,震災影響只是一時的,最可怕的是政治不清明,造成的後遺症才大,藍綠惡鬥多年來,台灣的經濟力持續下滑,以致教育、治安等全部失序,意識形態治國下,人才、產業紛紛出走,拜託大家一起跳脫藍綠框架,懇請政府拿出一套有效的治國方略,開大門、走大路,為民謀心安福利。

(圖文:范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