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中時-綜合報導

2019-09-09・中時-綜合報導
嚴陳莉蓮下猛藥 救援納智捷

力搏納智捷谷底翻身,裕隆集團動起來,在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拍板決定下,除裕隆本廠擴大代工對象、開放向外接單,藉此擴大獲利基礎;負責研發納智捷車款的華創車電,也將全數遷往苗栗廠區,透過「廠辦合一」加速與工廠整合,動作又急又大。

嚴凱泰辭世不到1年,納智捷持續虧損成為裕隆最大包袱,嚴陳莉蓮被迫出手整頓,先是從財務面,裕隆在第2季認列台灣納智捷、東風裕隆(中國納智捷)及華創車電虧損,被視為是清理轉投資納智捷帳面的第一步。

接著,裕隆打破只替日產(NISSAN)等自家品牌代工的潛規則,全面開放對外接單,除是嚴凱泰辭世後,更是裕隆成立66年來最大變革,打頭陣的是義大利重機品牌ADIVA(亞帝發),將外銷歐洲、日本及東南亞市場,除展現代工實力,也擴大獲利基礎。

事實上,嚴陳莉蓮接手裕隆經營後,就將拓展多元客戶市場列為轉型目標,除因國產車近年銷售下滑,獲利空間受限,更重要的是過往未有替非自家客戶代工先例,導致國外品牌就算來台找代工廠,也排除裕隆。

確立裕隆多元接單原則後,接著著手加化納智捷競爭能力,嚴陳莉蓮仿嚴凱泰於1995年接手裕隆時的「廠辦合一」,要將華創新店、大園兩地員工,全數遷往苗栗三義,希望能夠過與工廠近距離溝通,提高研發效率。

此次華創大遷徙,考量有部分員工可能沒辦法搬,同步釋出條件優於《勞基法》的優離優退措施,今日起至20日可提出申請。至於願搬遷員工,裕隆將提供交通、住宿等補貼。

嚴凱泰在世時,長期投注龐大資金支持華創在引擎、底盤及車電研發,華創可說是納智捷的大腦,但因納智捷銷售量不如預期,華創也逐步轉變成為資源共享、外銷的開放平台,大遷徙勢必有員工離職,也順勢瘦身。

(中國時報/黃琮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