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6・中時-綜合報導

2020-01-26・中時-綜合報導
鄒族原生雜糧 復育有成

108年榮獲全台10大績優產銷班的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1班,班員有感於許多原生雜糧漸漸消失,以自然農法致力復育原生雜糧,如葛鬱金、糙薏仁、赤小豆、山地豆等,並自創「打手機鄒」(鄒族語「強壯的鄒族人」諧音)品牌共同行銷,已逐漸打出知名度。

該產銷班耕地以新美村為主,少數分布在達邦、里佳等部落,班長汪玲嬌指出,因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及品種改良,導致原生種被忽視而消失,會有復育在地原生雜糧的念頭,是因產銷班祕書楊佩珍訪談部落耆老時,驚覺短短數十年許多傳統作物已消失不見,且早年沒有施用化學農藥與肥料,一樣有好收成,想必原生作物有其環境競爭優勢。

產銷班採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秀明自然農法已獲得有機驗證,並成功復育葛鬱金、糙薏仁、赤小豆、黃肉芋頭、地瓜、山地豆等少見的在地原生雜糧,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肯定產銷班耕作理念及復育原生雜糧的努力。

汪玲嬌說,從2010年至今,部落許多人從卻步、加入討論到凝聚共識,才能成功讓原生雜糧重回部落,為了實現共同生產、共同銷售、共同分享的概念,採公司化經營,並自創「打手機鄒」作為共同行銷品牌,同時也成立阿里山鄉taso ci cou有機農業發展協會,以校園有機日、親子食農教育、農耕經營等活動宣傳有機概念,並擴展行銷通路,產銷班專注生產、協會致力宣傳與行銷,共同推廣有機環境。

(中國時報/張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