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中時-綜合報導

2020-08-06・中時-綜合報導
水雉鳥口普查 1141隻創新高

台南市官田區水雉生態教育園區7月22日至28日展開水雉數量夏季調查,統計結果5日出爐,共有1141隻,不只數量創新高且穩定成長,主要分布區還是在官田,其次為下營區和麻豆區,而在鹽水、學甲、山上、歸仁也都有水雉繁殖的紀錄。

水雉是主要生活在淡水溼地的鳥類,利用浮葉性植物築巢和孵蛋,因此有大規模菱角種植區域的台南,是水雉在台灣主要分布的區域。

較去年增加117隻

為了解水雉族群數量變化和棲地利用的情形,園區在水雉的繁殖季夏季及非繁殖季冬季各進行1次台南地區的水雉調查,因為7月底水雉的領域大致底定,活動範圍較固定,所以會在這段時間進行水雉的調查。

今年參與調查成員包括園區實習生和志工18人,以及嘉義大學、成功大學、台南大學的生態相關科系或社團學生15人,許多人長期地協助,更能清楚回報各區水雉的概況和環境的變化。

今年的夏季調查共記錄到1141隻水雉成鳥,比去年增加117隻,官田區占72%,其次為下營區12%和麻豆區8%;多數區域數量皆為上升,其中官田、麻豆、下營增加隻數最多,柳營的數量也比往年多了1倍,六甲、新營則是略微下降。

棲地以菱角田為主

調查發現,水雉利用的棲地類型仍以菱角田為主,有83%的成鳥在菱角田被記錄到,稻田、空心菜田也可見到水雉蹤跡;有雛鳥或有蛋的紀錄多在菱角田,還有記錄到水雉在大萍上繁殖。調查人員也在菱角田、水田發現小環頸鴴、小鷿鷈、鷹斑鷸、彩鷸蹤影。

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友善耕作的農田能維持生態系的平衡與美好,她呼籲消費者多購買標有「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或稻米,用實際行動支持生態保育。

(中國時報/劉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