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中時-綜合報導

2021-02-25・中時-綜合報導
屏東客家做五碗習俗 找嘸接班人

六堆客家聚落有「做五碗」習俗,以豬的內臟做成5種不同意涵祭品,來祭拜下界神明(忠勇公),早期在重要祭典中很常見,但隨時代變遷,目前僅剩左堆新埤、佳冬賴家村等地保有,且因藝師逐漸凋零又少人傳承,面臨失傳危機。

文史工作者楊應財指出,六堆客家有種特殊的生肉內臟祭品,客語稱為「做碗zo von」、「看碗kon von」或「做五碗」,就是用豬的心肝肚肺腎等內臟做成5種不同意涵的祭品,心屬火、肝屬木、肚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以五行概念祈求家族平安、繁衍子孫。

而5種祭品分別為以豬氣管製成的「姜太公釣魚」、以豬肝製作山形狀的「鳳鳴岐山」、用白飯取代酸菜為填充塑形的「華佗神醫」、以豬肚製作豬形象的「祥豬獻瑞」,以及用豬心製成鳳梨形狀的「同心協力」。

楊應財說,追溯做碗典故,應是沿自早期六堆客家娶媳婦的習俗,他們在晚上祭拜天公時會以此為牲禮,而後在各大重要祭典都可見,不過隨時代變遷,目前僅剩左堆新埤鄉的南豐村、打鐵寮聚落以及佳冬鄉賴家村等地還能見到。

「很憂心它會失傳!」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理事長楊景謀說,目前做五碗習俗不僅愈少地區可見,連會做的藝師也逐漸凋零,如住在新埤的藝師謝有發先生在去年過世了,若再找不到人傳承,技藝可能就要失傳,只能靠影像留念。

對此,賴家村做五碗的老藝師賴信松特別有感,他說,他一直在找學徒想傳承,但真的不好找,可能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或興趣不高,不過他仍會努力,除繼續做之外也持續找人學。

(中國時報/謝佳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