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9・中時-綜合報導

2018-04-29・中時-綜合報導
太空採礦 宇宙無敵賺錢法

電影《阿凡達》情節係金A 富豪紛紛卡位布局

太空產業商機無限,吸引不少億萬富豪掏錢投資,帶動了新的太空競賽,太空採礦是其中一項熱門話題。美國《連線》科技雜誌一篇文章就指出,太空採礦可能是下半個世紀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口袋很深的企業家已經搶先卡位布局。

下半個世紀火紅行業

美國行星資源(Planetary Resources)和深空工業(Deep Space Industries)兩家公司有志一同都看上小行星礦藏,電影《阿凡達》描述人類到某個星球上開採珍稀礦產的情節,可能數十年內會成真。

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探測,在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有個小行星帶,是數百萬大大小小的岩石環繞太陽形成的大環,宛如太陽系的一串珍珠項鍊,這些天體是太陽系生成時留下的遺跡。而「近地小行星」指的是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人類迄今已發現了一萬多顆大小不等的近地小行星。

日裔美籍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撰寫的《未來的太空科技》一書中形容,太空採礦業就是「太空淘金」,那一顆顆小行星就是外太空飛行的「金礦」。

宇宙浩瀚,「行星資源」、「深空工業」 等私人公司都雄心勃勃,其核心計畫包括直接開採小行星的資源,以及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殖民地提供水、燃料等後勤支援。

這可不是玩笑話。「行星資源」公司幕後金主非等閒之輩,包括谷歌公司共同創始人佩吉、前谷歌執行長施密特、微軟前工程師也是億萬富豪希莫尼,還請來電影《阿凡達》大導演暨探險家詹姆斯柯麥隆當顧問。

小行星是飛行的金礦

為什麼優先選小行星,而不在月球或火星表面建立基地採礦?專家表示,小行星上幾乎沒有重力,因此不必使用太重的機器,可以不費力運走大塊材料,如果是在比較大的行星表面,由於重力因素,開採成本會高許多。

小行星主要分為石質、碳質和金屬質三種,其中碳質小行星的數量最多,富含氫、碳、氧等元素,能為太空探索提供燃料。高盛分析師波普納克指出,一顆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可能蘊含價值250億至500億美元的白金。

但科學家大多認為,未來的太空採礦計畫,最重要的資源是水。運送1噸水至太空的成本高達5000萬美元,所以水最有價值的利用方式是分解成氧和氫,供火箭等太空載具做為燃料來源。探測水資源之後,才是採勘金屬,在太空就地加工。

採礦太空船會用3D列印技術和機器人,把採得的金屬加工製成太空船零件,因為在軌道製造會比在地球製造再送回太空,更省成本。最後才是把稀有金屬運到地球,因為一旦貴金屬大量進入市場,價格會崩盤,根本不符合投資效益。

太空業產值上兆美元

美國「行星資源」公司執行長列維奇說:「我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太空產業發展成上兆美元的產業。」

小行星採礦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人類登陸,在小行星上直接開採﹔還有一種就是將小行星整個捕獲,再借助太陽能無人太空船,將小行星拖曳至月球軌道後開採金屬和礦物,在軌製造或運回地球,或把它作為深空計畫的太空中轉站。無論哪一種,都要耗費相當龐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太空採礦是「燒錢」的行業,看好太空採礦的投資人也多是億萬富豪,除了需要豐沛的資金、先進的技術,還要法令核可。

2015年11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簽署《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允許美國企業擁有和出售從月球、小行星和其它天體獲取的資源,這也為太空產業商業化拉開序幕。接著盧森堡跟進,與美國行星資源和深空工業兩家業者合作,搶食大餅。

然而聯合國1967年頒布、號稱「太空憲法」的《外太空條約》規定,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將外太空據為己有,雖未提及民營企業,但美國推動太空採礦計畫,也引發違反該公約的批評。

(中國時報/諶悠文)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