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中時-專題報導

2018-06-27・中時-專題報導
《蘿蔔看世足》另類男主角 VAR決定雙牙命運

俄羅斯世界盃才踢36場比賽,占總場次才剛過半,裁判已經吹了20顆12碼罰球,超越18球的舊紀錄,創下世足單屆新高。讓12碼球「爆量」的最大關鍵,當然是本屆首次啟用的「影像助理裁判」(VAR)系統,共有7次是經過VAR認定後,才吹判為12碼球,占了35%之多。

實施VAR增加了12碼球判罰的比率,並不令人意外。畢竟以原本場上裁判的執法,必須有相當的把握,有足夠資訊認定為禁區內犯規,才會吹判12碼極刑。

也就是說,裁判不會吹沒把握的12碼球,但是否有足夠資訊,礙於相對位置與角度問題,以及裁判畢竟也是凡人,電光火石的動作一閃即逝,都有影響。如今每場VAR小組有4名裁判,透過多角度的鏡頭與慢動作重播,自然讓許多原本執法裁判憑「肉眼」沒把握吹判的犯規動作,變得無所遁形了。

世足小組賽最後一輪顧及公平性,同組兩戰同時開踢,戰況互相牽動已經有夠刺激,而在26日的B組更因為VAR「搶戲」,精彩刺激程度尤甚以往。

B組伊朗vs.葡萄牙、西班牙vs.摩洛哥踢到補時階段,葡萄牙後衛塞卓克是否禁區內手球,攸關伊朗能否獲得追平機會的12碼球;西班牙替補前鋒阿斯帕斯的腳後跟進球被吹越位,關係到他們能否以2比2追平摩洛哥。兩場比賽幾乎同一時間,關鍵判決都正由VAR小組與執法裁判反覆確認中,令人看得眼花撩亂。

事實上,就連目前風光無限的C羅,26日也差點被VAR「攆出場」,他在搶球時右肘打到伊朗後衛普拉利干吉臉部,巴拉圭籍裁判卡塞雷斯基於紅牌判罰為VAR適用範圍之一,到場邊看重播畫面,幸好最後認定情節並不嚴重,只給黃牌警告,才讓C羅逃過一劫。

世足賽於上屆首次導入「球門線科技」(GLT),以鷹眼系統協助判定進球與否,雖然也是科技進入足球比賽的一大步,畢竟適用情況不多。相較之下,VAR本屆的搶鏡與左右勝負的程度,真的成了「另類男主角」!

(本文作者李弘斌為3屆世足賽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