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台南大學教育學院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南大附小彩虹斑馬志工隊和七股龍山國小辦理火炎山戶外教育課程,45位師生前往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造訪礫岩惡地和埋積谷地形,眾人在當地特有的礫岩地形及六龜隧道進行地質觀察記錄,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
十八羅漢山又名六龜火炎山,因礫岩層中的氧化鐵呈現紅色,在陽光照射下會像火焰燃燒般而得名,南大附小指導老師張景傑表示,這裡是絕佳地質教室與生態場域,除了直接觀察,也安排使用手機放大鏡近距離觀察礫岩層,可仔細觀看縫隙間的細砂泥土等充填物,拍照後也利於觀察筆記的撰寫及素描。
南大附小學生黃以旋說,在隧道看到一顆顆膠結的礫岩,感到有點壓迫感,就像隧道內長滿了大痘痘,比人頭大的大石頭竟然能牢牢黏在岩壁上,真不可思議;龍山國小學生吳富麟說,進行礫石疊疊樂任務時,發現礫石多為扁平狀,而不是圓滾滾的鵝卵石;此處岩壁坡度大多接近90度,看起來呈現U字形,代表礫岩層的透水性良好。
南大附小校長許誌庭表示,火炎山戶外教育是一系列地景保育課程開端,結合偏鄉共學,以六龜礫岩為首站,未來還將探訪月世界泥岩、烏山頂泥火山及壽山石灰岩等地,以大自然為教室,透過自然情境學習模式,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領域。
(中國時報/莊曜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