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1・中時-專題報導

2018-04-01・中時-專題報導
陳錫煌掌中戲 老爸是對手

李天祿之子 堅持「傳藝未完成,誓言老不休」

年86歲的布袋戲大師陳錫煌,是國內唯一獲得兩項肯定的國寶,不但演出手藝精湛,製作戲偶道具也有一套。他不甘傳統技藝被埋沒,至今仍勤於教學,堅持「傳藝未完成,誓言老不休。」

台灣光復後,布袋戲逐漸發展,全盛時期從業高達4萬多人,如今卻逐漸凋零。陳錫煌認為,唯有蹲穩傳統的馬步,創新才有無限可能,呼籲各界重視布袋戲這項珍貴文化遺產。

父親超嚴苛常被修理

問:請問您的父親(李天祿)對您的影響?

答:父親對我特別嚴苛,甚至到了無情的地步,我從13歲開始跟著父親演戲,那時也只是幫忙,根本談不上學習,因為通常戲都是晚上開演,結束後幫忙收場打雜,回到家、吃完宵夜都已經凌晨3點了,要怎麼學?所以我也跟大部分學徒一樣,靠著邊看邊學的方式,耳濡目染,累積許多經驗。

我到18歲才正式上場當父親的助手,可能是我的反應特別慢,有時在換場的時候,不知該選哪個尪仔才對,父親脾氣一來,拿起尪仔就往我的頭敲下去。

那陣子實在被修理得太慘了,在家中待不下去,所以到西螺的新興閣投靠祥叔(鍾任祥),那幾年學得特別快,可能父親沒在身邊,反而能放開身手去演,不過南部的手路跟北部畢竟不同,父親平日演出的步法常會跑出來,也許這就是父親的影響。

60歲才真懂布袋戲的美

我以前覺得我不可能超越父親,他的功夫實在太厲害了,但現在我自己老了,我才發現他是我最大的對手,我只有在布袋戲藝術上超越他,才不枉費他對我的嚴苛與期待。

陳錫煌(右)的父親、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中)80大壽時,陳錫煌與父親、弟弟李傳燦合影。(陳錫煌提供)
陳錫煌(右)的父親、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中)80大壽時,陳錫煌與父親、弟弟李傳燦合影。(陳錫煌提供)

問:您對布袋戲真正「開竅」是什麼時候?

答:說出來不怕大家笑,我到60歲才開始真正覺得布袋戲的美。有一次父親叫我跟弟弟(李傳燦)弄一套戲,要讓外國人看得懂,又不失傳統戲的精髓,後來我們想到用默劇的方式來呈現,將生、旦、末、丑等角色串連成才子佳人的故事,這就是《巧遇姻緣》這部戲的由來,推出之後果然大受歡迎,雖然還是有台詞,但外國人完全看得懂,後來我用這套戲來教學生,學生也領悟得非常快。

問:學布袋戲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事?

答:一定不能心急,我常跟學生說,你要跟你的尪仔熟識,培養感情,要懂得欣賞它,你要了解每一個尪仔的個性、神態及講話的樣子,用心揣摩,你的靈魂要灌注到尪仔身上,這樣尪仔才有可能像真正的人一樣。

要學生跟尪仔培養感情

如果只是初學者,學興趣的,我會教他們讓尪仔跑步,訣竅是先讓尪仔的兩腿分開,然後演出戲偶的那隻手迅速上下擺動。如果要進一步學習,我會請他們每天練「捏手」的動作,練習的時候務必使偶的身體維持正直,抬頭挺胸,絕對不能彎腰駝背,一定要練到手跟布之間非常滑溜才行,練久了,手就會靈活。

問:是否憂心布袋戲的未來?有什麼建議?

答:說真的,我走遍全世界,發現沒有一種(偶)戲可以超越台灣的布袋戲,不管是戲偶的造型,還是演出的手法,布袋戲都有它獨到的地方,而且它有「神」。只可惜時代在改變,人們不看戲了,政府也不重視,去年文化部長上台,我拜託人安排我去見部長,我要為布袋戲請命,但部長實在太忙,到現在還沒有時間見我,我只好自己來,繼續用我的方式來推廣,反正也做了這麼多年了。

現在只要有人要學戲,哪怕只想來學一天,我都肯教他,再不教,就太糟蹋這項藝術了。

(中國時報/邱祖胤)

陳錫煌樂於參與各種跨界演出,為布袋戲找出路,圖為他與布袋戲機器人同台互動,身後的學童看得入神。(本報資料照片)
陳錫煌樂於參與各種跨界演出,為布袋戲找出路,圖為他與布袋戲機器人同台互動,身後的學童看得入神。(本報資料照片)
堅守傳統 作法開明 不讓好東西失傳

大師無私傳承 VR、網路秀絕活

「布袋戲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好好推廣,你們要學什麼我都可以教,最好全部拍下來放到網路上,讓全世界的人都來學!」近期文化部文資局正在推動「布袋戲操偶數位科技體驗計畫」,邀請國寶大師陳錫煌與科技團隊合作,運用3D拍攝技術,進而轉化為虛擬實境互動程式(VR),忠實呈現大師的絕活,讓民眾上線體驗學習。

陳錫煌雖然堅守傳統,作法卻非常開明,官方來找他合作他欣然接受,學生來找他做報告他也不推辭,導演楊力州拍紀錄片《紅盒子》一拍10年,他也無怨言,這部紀錄片在去年11月金馬影展時首映。

陳錫煌生於1931年,父親是布袋戲國寶、亦宛然創始人李天祿,與五洲園的黃海岱齊名。李天祿入贅前清舉人陳維英的後代,陳錫煌隨母姓陳,不過顯赫的家世並未讓陳錫煌的人生順遂,相反的,他的學藝過程十分坎坷。

台灣布袋戲界四大天王,如今都超過80,小西園許王15歲就接班,在北部名號響噹噹,今年更獲傳藝金曲獎;新興閣鍾任壁,30歲就以劍俠戲走紅;五洲園傳人黃俊雄,37歲就在電視演出,魅力襲捲全台。只有陳錫煌最為低調,在父親身邊當了近半世紀的二手(助手),人稱「二手王」。

然而這樣的低調與甘做副手的哲學,卻意外讓他成為保存南北布袋戲技藝的第一把交椅,學兼亦宛然、閣派以及南北管布袋戲的精髓,「北部沒人讓尪仔踢腳的,我把南部的武打加進來,更有看頭;南部的文戲不像北部那麼細膩,我又加以改良,讓動作更到位。」

精湛的技藝,使他在2009年獲文建會指定「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證書;2011年再獲文建會「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證書,被譽為雙認證人間國寶。

「我教戲絕不藏一手,你們想學就快來學。」陳錫煌的教學現場最令人震撼的就是,經常舉著一尊半透明的布袋戲,所有祕訣都讓人看光光,不像過去的老師父總是怕功夫別人偷學走,連徒弟都要留一手。現在陳錫煌不但將手藝轉成虛擬實境,還要全部PO上網,不怕被看光,就怕你不來學。

(中國時報/邱祖胤)

憂心傳統藝術後繼無人

浪漫又前衛 選徒條件嚴苛

有些人注定安靜一輩子,叫他快,他快不了,叫他放棄,他又偏不要。偏偏父親巨大的身影總是籠罩著他,偏偏父親與他不同姓,偏偏父親把擔子交給弟弟,來自父親的壓力甚至大到讓他跑路,跑到別的戲班討生活。

他說,父親從未教過他任何戲,但到頭來他才發現,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對手,竟然就是父親。

他很少露出笑容,心中總有些什麼放不下。直到父親過世,他才放下了一些,弟弟過世,他再放下一些,母親過世,他再放下一些。真的,沒什麼好計較的了,唯一要計較的只剩下一件事:布袋戲這樣好的東西,為何會傳不下去?

急啊!但又不能急。他選徒弟是有條件的,「我跟他講話時,他要不要看我的眼睛?我跟別人講話時,他得看誰的眼睛?如果連這些都弄不清楚,請尪仔的時候,他又怎能弄得清楚,尪仔該看誰的眼睛?」

條件看似嚴苛,卻深寓布袋戲的真諦!

師父是浪漫的,是前衛的,他竟然讓戲偶在台上接吻!但學者、官員看到卻總是說,傳統很好,但不創新,就沒人要看了,他聽了就火大,「很多人動不動就要談創新,請問要如何創?如果老東西不夠好,那當然要改良,如果是好的,保留都來不及了,何必改?但前提是你必須真正了解傳統的好,不要根基都沒打穩,或只學個皮毛,就想創新!」

「師傅,以後我每個禮拜都來跟你學兩個小時好嗎?」「好啊!」師父露出笑容。笑時,看了神案上的田都元帥一眼。這笑,不是笑眼前這記者的不知輕重,這種空嘴薄舌的記者他也許看多了,來一次就要落跑算正常,能來兩次偷笑了。這笑,大概是在想,我早晚三柱香的田都元帥,不知又有什麼指示了?

(中國時報/邱祖胤)

陳錫煌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