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8-27・旺報-綜合報導
二次感染潮? 抗體效期短成隱憂

若病毒變異加大 將使現有疫苗失效

日前香港公布1名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後,是否可能爆發大規模「二次感染」潮及疫苗失效等疑慮,也引發關注。大陸防疫專家表示,該病例透露出,人感染後所產生的抗體保護效果,可能遠比想像中的還要短,但目前病毒變異程度小,尚不至於對疫情態勢造成大影響;但若未來病毒變異加大,確實有可能導致現有疫苗不能用,就得另擇新的流行病株。

香港疫情持續。圖為8月26日,香港行人走過因疫情生意慘澹停止營業的旺角商店街。(中新社)
香港疫情持續。圖為8月26日,香港行人走過因疫情生意慘澹停止營業的旺角商店街。
(中新社)

上述患者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8月初經英國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後接受檢測再度確診。在比對首次與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個不同之處,因而確定是「二次感染」,而非「復陽」。

與復陽不同 具傳染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中新社資料照片)

談及「二次感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與「復陽」不同,重複感染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體內有活病毒,有可能出現症狀,並且很可能再傳染給其他人。
吳尊友認為,人感染病毒以後會產生抗體,但不是所有傳染病產生的抗體保護效果都是終身的,抗體也會逐漸減少。此次發現的病例,雖然從病毒株基因序列看有所變異,不是同一病毒株造成的感染,但目前看,更有可能是因為人體的免疫保護效果沒有那麼長,導致的「二次感染」。
吳尊友還強調,對於冠狀病毒這一類病毒來說,人體感染以後產生的抗體能夠達到保護效果的時間大約只有6到12個月。而此次發現的病例帶來的一點重要判斷就是,「抗體本身會衰減,衰減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快。」

記憶細胞 可降重症機率

不過,抗體消失,不代表細胞免疫不在了,毫無保護作用。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斌稱,感染消退後,也往往有針對病毒的記憶性T細胞在人體存活下來,會產生T細胞免疫。儘管可能不能完全阻止有些有很多基因變異的新病毒感染發生,但患者的重症、危重症發病機率也許會下降。
針對未來是否可能爆發大規模「二次感染」潮,吳尊友指出,很小的病毒變異不會對疫情態勢造成大的影響,幾十個氨基酸的變異對整個病毒的結構沒有太大影響。
但他也提醒,雖然香港的這個病例只是個案,但這也表明,曾經患過新冠肺炎的病人康復後,還是可以再感染新冠病毒的,還有可能會出現有類似情況的患者。防止感染大流行,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隔離,防止人和人之間的傳染,並且隨著疫苗上市和大規模接種,這種風險會越來越小。

專家預期 病毒流感化

至於正在研發中的疫苗是否會失去保護效力,李斌則說,目前尚不必過度恐慌,即便疫苗需要更新換代,在技術上並不難實現。「病毒不管怎麼突變,總是要進入細胞才能感染,要想感染細胞就要結合ACE2受體,大部分疫苗研發策略都是為了阻止這種結合。」
李斌認為,樂觀看,現在的疫苗還會有用,但是對新的突變病株,有的可能沒有用。如果病毒突變非常多,導致現有疫苗不能用,明年可能還要選取新的流行病株。

疫情下研究新冠病毒成為顯學。圖為長庚團隊為開發藥物研究新冠病毒。(長庚醫院提供)
疫情下研究新冠病毒成為顯學。圖為長庚團隊為開發藥物研究新冠病毒。(長庚醫院提供)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的醫學教授金冬雁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認為,人類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期內將新冠病毒完全清除,或許應該把對疫苗的期待降低,「它(2019冠狀病毒)有可能變成和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一樣,不需要其他的動物宿主,在人體裡面常年流轉、自然循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地壇醫院在院治療的1例大連市疫情關聯病例和1例境外移入病例,經醫護人員精心療護,各方專業力量通力合作,25日已治愈出院。北京新冠肺炎在院確診病例全部清零。

(記者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