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旺報-專家觀點

2020-09-28・旺報-專家觀點
繞過美元結算 人幣國際化再加速

因應美國金融制裁 積極推動

「人民幣國際化」是大陸推動非常久的議題,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人民銀行即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可提高大陸的國際地位與競爭力,強化在國際經濟的影響力與話語權。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歐洲與日本相繼實施的量化寬鬆(QE)政策使得美元、歐元與日元的價值大幅下降,大陸的外匯儲備遭受相當的損失與風險,因此更為積極的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然而2015年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有明顯變慢的趨勢,無論是以中國銀行的跨境人民幣指數(ORI)或中國人民大學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來看,2014年前上升速度較快,而後停滯或甚至有下滑趨勢。以ORI來看,由2012年第1季的0.32大幅上升到2015年第3季的1.40後,開始下降,2016年第4季降至1.15後才略為回升,2019年第4季為1.35,仍不及2015年第3季的水準。而RII亦是在2015年達到3.6的高點後,快速下降至2017年第1季的1.49,2019年第4季回升到3.03,亦不及2015年的水準。

▲大陸民眾至銀行辦理業務。(中新社資料照片)
▲大陸民眾至銀行辦理業務。(中新社資料照片)

防被踢出美元交易體系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資料,2020年6月大陸在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上升至第5名,比重為1.76%,但相對於美元的40.33%、歐元的34.10%與英鎊的7.08%仍有相當的差距,而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名詞,近年來提的次數也在減少中。
然而,就在中美貿易戰,開始轉向科技戰甚至是金融戰後,近來大陸愈來愈多學者與官員重提人民幣國際化,以因應美國對大陸的金融制裁。首先是2019年10月IMF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第40屆部長級會議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中原要推動的各國比重改革,計畫將大陸在IMF的比重和投票權從第3名上升至第2名,但因美國的一票否決權而未獲通過。
其次,今年美國一再對大陸進行金融制裁,包括加強審查在美國上市的大陸企業、禁止退休基金投資大陸,並在通過《香港自治法》,賦予美國總統凍結列名官員與機構資產與禁止入境等。而若與列名官員和機構有「顯著交易」銀行亦會受到制裁,形式可能包括限制與美國交易、使用美元結算、高層不能入境美國等。
許多專家因此擔心,美國未來可能會對大陸利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與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轉移大額付款系統(Fedwire)等系統發起金融制裁,切斷其清算、結算與支付管道,或是凍結大陸所持有的美國公債。
北京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即指出,大陸可能被踢出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美元結算系統,若真是如此,大陸金融將會「核彈級」的攻擊。為了因應美國的金融制裁,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是不得不積極推動的選項。
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期表示,大陸多數金融機構及企業國際業務主要依賴美元支付,這套體系是否安全值得擔憂,他表示大陸應做好應對準備,未來10年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加速數位人民幣推動

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等六部委在9月18日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徵求意見稿)》,9月21日再與外管局推出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取消了單幣種(人民幣或外幣)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同時在人民幣加外幣同時投資的情況,對外幣匯出比例由110%放寬至120%。可見,大陸正在以加速金融開放的方式,提升其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另外,數位人民幣亦是推進其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手段,大陸已開始加速數位人民幣的推動。以「數位貨幣與電子支付」(DC/EP)的概念提出人民幣數位化的作法,有助於擴大人民幣的國外影響力,強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例如運用到一帶一路沿線區域來提高人民幣的滲透度。
雖然短期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而言,國際化程度遠遠不及,但面對美國來勢洶洶的金融制裁,長期大陸勢必要預做準備,降低對美元的依賴,人民幣國際化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

(文/吳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