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Array

2024-05-24・Array
全球礦產爭奪戰 中國占上風

 當歐美對中國電動車產業祭出「關稅大棒」的同時,在國防和綠色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產全球爭奪戰中,卻明顯屈居下風。《華爾街日報》報導直言,儘管西方試圖扭轉上述困境,但中國企業的主導地位未降反升。

 「中國並不是在原地踏步、等著我們迎頭趕上,」科羅拉多礦業學院(Colorado School of Mines)佩恩研究所(Payne Institute)所長Morgan Bazilian說。「中國已經對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各個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現在正在這一基礎上追加投資。」

 報導指出,以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鎳為例。遍布印尼群島的中國鎳加工廠正在通過新設施和擴建的設施大量開採這種礦物,反觀總部位於瑞士的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卻因為資金問題,暫停了位於法國領土新喀里多尼亞的鎳工廠運營;英國Horizonte Minerals的巴西新礦的主要投資者也已撤資。

 此外,當中國國內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鋰產量極速增加後,美國和澳洲的鋰礦項目已被推遲或暫停。美國唯一一座專門的鈷礦在當地政要出席開工儀式5個月後,於2023年暫停運營。

 報導稱,據鈷交易商Darton Commodities數據,去年,非中國加工的精煉鈷的產量降至15年來的最低水準。

 另外,大宗商品資訊提供商Fastmarkets數據顯示,今年在中國國內完成或中國企業在海外完成的鋰礦開採活動市占率已從2018年的14%上升至35%;中國國內完成的鋰加工活動占比已從2018年63%上升至70%。

 然而更令西方生產商擔憂的是,中國企業開採加工的大量礦產遠遠超過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因為中國電動車銷量下滑,導致礦物供應需求減少,但「供過於求」的情況也間接導致全球礦物價格大跌,且這一趨勢絲毫沒有放緩跡象。(旺報/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