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的誤診率高達40%,其中逾2成患者的意識程度與正常人差異不大,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長藍亭表示,透過腦部造影技術,可看到植物人腦中特定區塊的活躍程度,進一步判別想要表達的感受,要與植物人溝通並非不可能!
「如果可以,真的很想再一次對話,了解他痛不痛?」高先生哽咽表示,2年前父親因車禍成為植物人,所以一直很想知道過去的日子,父親躺在床上的反應與感覺。這也是很多植物人親友縈繞不去的想法。
有些植物人意識水平高,可以清楚聽到或及看到周遭一切,對身體也有感知,但無法與外界溝通,因此常有個案「要不要死」在法院爭吵很久,這是病患意識水平情況講不清楚之故。
藍亭說:「約在13、4年前,開始有人以造影方式研究植物人,我們團隊在3年前試著用我們的方法,了解評估患者的意識水平,以前某些醫生使用安眠藥讓病人恢復意識,約有1/5的人意識水平高,所以我們要與他們溝通。」
至於如何與植物人溝通?藍亭指出,假設沒有辦法使用眼睛、手部,就以「是或不是」的問題方式,如果答案「是」,就讓他們想像打網球、此時腦部的運動輔助區塊會特別活化;如果答案是「不是」,就想像在家裡走來走去,這也會在顯現在腦部的海馬迴部位。
以往植物人的診斷都以行為量表、指標,後來發現準確度沒有想像的高,10多年來,國外有團隊以腦造影方式更準確觀察行為,這是最便宜、簡便的方法,因而藍亭的團隊也試著用MRI跟病患溝通,目前台灣還沒有人這樣做。
3年來,藍亭團隊評估150名患者,其中有60人接受臨床試驗,發現11人被診斷植物人卻很可能有意識,可清楚感知周遭事物變化,包括眨眼反應問話。
全台大醫院都有核磁共振儀器,藍亭希望植物人可以用此方式得到更準確的診斷、了解他們,甚至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取得溝通,即使永遠無法回到正常生活,也可拉高生活品質。
(中國時報/陳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