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中時-綜合報導

2020-04-05・中時-綜合報導
百年一疫 專家憂看不到轉捩點

民間防疫站/未來勢必面臨防疫與經濟取捨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台灣確診病例持續攀升,為了防疫,民眾減少社交、出遊,經濟、產業大受衝擊,社會氣氛低迷,面對百年一「疫」,專家指出,儘管全球多國已然採取鎖國防疫,「但疫情仍是失控」,顯然迄今還未有明顯的防疫轉捩點,台灣的高強度防疫有效,但問題在於難以持久,在防疫與經濟的取捨間,是尺度拿捏的嚴峻挑戰。

醫師促解除隔離 再檢1次

前疾管署署長、三總感染科主任張峰義表示,綜觀全球疫情曲線仍持續向上攀高,短期內確實還未能看見趨緩的轉機,但台灣目前已採取相對嚴密的防疫措施,包括機場檢疫;社區方面依接觸史、醫生臨床治療時的評估而擴大採檢等,目前的篩檢仍屬「重裝備,程序繁複時間較久」,在他看來,「台灣目前防疫的CP值最好」。

張峰義也不諱言疫情對民眾生活的衝擊,他表示,防疫工作的重點在於「節奏要明快,在緩、急之間,掌握機先」,未來若有更快速有效的篩檢方式,建議針對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在解除14天隔離前再篩檢一次,多一個步驟來盡可能篩檢出無症狀確診者,減低社區感染的可能性。

打斷民眾接觸 非長期良策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則認為,儘管全球多個國家已然採取鎖國防疫政策,但疫情仍然失控,防疫明顯還沒走到轉捩點,台灣的高強度防疫有效,但問題在於難以持久,尺度取捨拿捏最是困難。

「目前做法是打斷民眾的接觸」,黃立民表示,如醫院方面禁止探病、減少陪病等,都是小規模內為減少群聚感染可接受的舉措,但長期來看很難要求民眾完全不出遊,而持續對出遊者進行道德審判,「讓店家都倒光了也不是辦法!」

黃立民認為,值此防疫時期,民眾仍需以平常心、耐心等待疫苗問世;張峰義更是以「沒有槍聲的世界大戰」形容此百年一遇的世紀大疫,民眾仍需做足心理建設,積極配合防疫。

 

(中國時報/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