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力推鄰里交通改善計畫,在巷弄內畫設「標線型人行道」,議員潘懷宗質疑,市府3年來新增標線型人行道達866條,實體人行道僅多11處,不但民怨四起,違停罰金估算更高達1.05億元,他批評柯P政績已淪為市府提款機。北市交工處對此回應,人行道畫設都有充分溝通,員警取締前也會先勸導。
根據統計,至5月底,北市共有1588條標線型人行道,近3年增加866條,民眾投訴標線型人行道件數,2017年912件、2018年968件、去年1086件,今年至5月底也有371件,投訴內容多為設置疑慮、人行道遭占用及停車空間減少。
潘懷宗表示,標線型人行道與實體人行道相較少了高低差,使汽機車容易違停,3年來違停在標線型人行道的汽車高達9萬9066件、機車2萬8114件,若以最低裁罰金額估算,市庫至少進帳1億597萬3800元。
此外,潘懷宗指出,依營建署《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規定,寬12公尺以上道路應留設人行道空間,有騎樓則可依需求設置,但市府在該設實體人行道的88處道路,卻仍畫標線型人行道,3年多來新設實體人行道僅11處。
潘懷宗炮轟,市府狂畫標線型人行道,衍生違停或堆放物品亂象,讓政績淪為市府提款機。
對此,交工處副處長劉瑞麟回應,標線型人行道滿意度達9成,通常是影響1樓住戶使用習慣引起抱怨,畫設前都有溝通,不會為畫而畫;員警取締採先勸導後開罰。經檢討若標線型人行道可改為實體,需視北市新工處預算決定是否增建。
(中國時報/張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