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中時-綜合報導

2021-11-21・中時-綜合報導
減少青蚵嫂職災 嘉縣將建冷房廠

本土牡蠣產業拚升級 先友善環境

 

本土牡蠣近年面臨越南蚵低價競爭衝擊,加上台灣申請加入CPTPP,產業升級勢在必行,除建立標章等措施,農委會希望改善「青蚵嫂」就地剖蚵的常態,嘉義縣政府已選定嘉義區漁會加工廠當示範點,除建置冷房場域,還要搭配人體工學椅、工作台等設備,讓剝蚵環境更友善,減少剖蚵人力職業傷害。

選定嘉義區漁會加工廠

從養蚵收成、洗蚵、剖蚵到運銷,台灣牡蠣產業一向分工精細,剖蚵更需要大量人力,東石、布袋沿海一帶,家戶門口或馬路邊常見豎起一張棚子就能動手剖蚵,除婆婆媽媽為主的「青蚵嫂」,上了年紀的阿公,閒來無事也跟著剖幾斤賺零用錢,也有學童5、6歲練就一身剖蚵好功夫。

隨牡蠣產業受到挑戰,轉型被政府視為當務之急,針對剖蚵、包裝模式,農委會打算在台南市、嘉義縣設示範點,要建立一套符合職業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的剝殼、包裝加工廠,而嘉義首選就是嘉義區漁會位於布袋鎮新塭的牡蠣包裝加工廠。

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指出,剖蚵還是靠人工,如要採取機械化,需要進一步研發客製機具模組,要花更多時間,由於新塭加工廠已有一定基礎設備和人員,會優先進行動線改善、建置冷房全空間場域等,確保牡蠣進廠到取蚵、包裝等過程,都在恆溫環境下作業,以符合食品安全衛生。

為蚵工設計人體工學椅

考量蚵剖工多半是坐在小板凳上作業,時間久了腰酸背痛,甚至造成駝背等職業傷害,張建成說,示範廠也會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及工作台,讓剖蚵工作更輕鬆。

打破傳統並不容易,張建成直言,光是設備、設施投入要付出的成本就不小,所以,政府優先輔導漁民團體做為示範,再鼓勵有意轉型的漁企業加入。

 

(中國時報/呂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