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即將登場,「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料將寫入二十大報告中。回顧過去5年的台海局勢,兩岸官方持續冷互動、疫情近乎阻斷民間往來,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促使「第4次台海危機」爆發,更加快北京對台政策進程。學者王信賢分析,反獨和反外部勢力干涉被提升到重要地位,二十大後的兩岸情勢,除了繫於北京與台北的主觀意志,也難脫華盛頓與國際環境的外部制約,考驗著習近平的戰略定力。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10年來,已形成一套完整對台政策體系,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將其歸納為一個由上而下的結構:最高的頂層設計與思維是「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其次為兩岸政治定位,即堅持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再者是實踐方案,提出民主協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最後是具體政策,包括反獨、促統、促融、反對外部勢力干涉。
其中,「總體方略」把習近平的涉台思維與政策做出清楚的彙整,後來陸續推出《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及《中國共產黨與祖國統一》專書,也都是為習近平的對台政策進行說明與對內宣傳。
王信賢指出,中美開啟結構性戰略競爭之後,台海關係被鑲嵌於其中,兩岸問題在中共的決策序列向前挪移。裴洛西訪台更促成各方對台海「新現狀」的認知,台美將共機越過中線及軍機艦繞台等視為破壞台海現狀;但對北京而言,華盛頓「掏空」一中原則、台北拒認九二共識等原則性問題才是現狀的破壞者。
裴洛西訪台也改變中共對台政策的配重與速度。王信賢解釋,反獨、促統、促融及反對外部勢力干涉4項政策原先平衡並進;隨裴洛西訪台,中共提升反獨與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的重要地位,並將兩者相互結合。速度方面,第三次對台白皮書與圍台軍演原本不應於此時機推出,顯示事件把北京逼急,加快對台政策進程。
外界關注北京解決台海問題有無「時間表」,政大東亞所教授兼所長鍾延麟表示,出於習近平追求歷史定位與歷史使命,以及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台海問題必定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鍾延麟認為,習近平應該不會明定時間點,他並提示,從二十大報告中對台總體方略的具體程度,或可看出習近平有無戰略定力和耐心。(旺報/陳冠宇 、朱紹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