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曾在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工作,現職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曹和平觀察今年的春節返鄉潮,大陸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大規模的返鄉潮肯定會給地方經濟和社會流通帶來新的生機」,是帶動社會消費的強力引擎,也是觀察中國經濟活力的窗口。
曹和平23日在觀察者網撰文稱,20億人次的春運,民眾返鄉置辦年貨、消費,能夠進一步消除零售企業的庫存,帶動龐大的大宗商品市場購銷兩旺,商家庫存減少、採購增加,這是節日經濟的特點之一。疫情3年來,民眾沒有過好年,所以今年的春節消費可能會有一些反彈,親友間的聚會、活動都會增加,預計將高於2021年和2022年春節消費數據。
曹和平指出,2023年,中國經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提振消費。近期,媒體上都在討論「超額儲蓄」能否推動形成2023年報復性消費的話題。數據顯示,2022年居民部門積攢了近8兆元人民幣的超額儲蓄,這部分超額儲蓄主要來源於居民消費減少所帶來的防禦性儲備、居民購房支出減少和金融市場上居民存款的回流。
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的背景下,超額儲蓄為消費回暖提供了資金支持,但仍需要注意目前老百姓仍存在預防性儲蓄動機,這是因為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在下降。曹和平建議,最好的辦法是改變預期,而不是簡單地把「超額儲蓄」用於投資或者消費。
曹和平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第一,採購、倉儲、物流、運輸四個方面的企業家信心要改變。短期財政政策支持各領域積極去庫存,進行資產置換,提高資金流動性。第二,流通領域暢通無阻後,銀行加大投資,銀行業和投資家信心提升,政府的政策才能效果最大化,逐步改變居民對經濟環境的預期。
因此,曹和平不贊同「報復性消費」的說法,他認為2023年出現大幅度消費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加上疫情3年來,老百姓手裡的錢變少,中小企業的流動性收緊,此前淘汰的過剩產能也重新恢復,一些非良性的經濟因子也開始充斥市場,消費復甦的前景還有待觀察。(中國時報/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