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逾3000人死創新高 通勤比上班時間更危險
我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去年達3085人創下2013年統計以來新高,今年仍有上升跡象,勞動部職災危害數據也指出,上班途中死亡人數高於上班工作時,顯示上班途中的交通比工作本身更危險。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指出,許多勞工以機車為交通工具,道路環境惡劣導致傷亡攀升;前交通部長賀陳旦則分析,近年的外送員變多,可能是數字上升原因。
交通部近年將改善道安列入施政重點項目,去年下半年更上緊發條緊盯,但成效不彰,去年死亡人數創下新高,今年1、2月數據較去年同期還在上升中,車禍案件與死亡人數增幅均約10%。
賀陳旦分析 外送員變多危險大增
而勞保局數據顯示,2022年共核發516名勞工職業災害死亡給付,其中交通事故死亡就有279人,遠遠超過職災大戶營建業的74人,還比其他在工作場所237人職災多,顯示危險的不是上班,而是前往上班的途中。損失計算不包括醫療給付,因交通事故導致的直接損失達15.6億餘元、間接損失推估有62.4億,經濟總損失約78億元。
依勞保局統計,2022年上下班交通事故共核發1萬8548件,絕大多數為「公路交通事故」,其中包括1萬7907件傷病給付、417件失能給付及224件死亡給付;非上下班交通事故則有3083件傷病給付、111件失能給付、55件死亡給付及6件失蹤給付。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增加,這2、3年其實官方還沒有一個定論,沒有數據能確切指出原因,有人指跟國內高齡化有關,老年人母數變多導致死傷更多,但這不足以解釋這些年的情況,因為交通死亡增加比高齡化的速度更快。
賀陳旦認為,近年外送員人數暴增是需要關注的議題,當外送市場越來越龐大,每天有多少單、每天跑單多少小時、每小時要送幾件,會不會變成外送員在拚速度的情況下,變相鼓勵違規行為?一旦有了違規行為,就算騎士再年輕、反應再快,難免會遇到事故。
賀陳旦分析,若每天有10萬個外送員上班、每人接10單,就等於有100萬單在路上跑,危險度就增加很多,「你可能閃得過,但別人不見得可以」,這中間還有放大成數的效應在裡頭,數字呈現的不只是交通死傷,還帶來不必要的社會成本。
勞工騎機車多 道路環境差釀禍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長陳宏益直言,多數勞工以機車為交通工具,道路環境惡劣、交通管理混亂,對事故攀升並不意外。每年有10幾萬只懂油門和煞車的新手取得駕照,其他技巧和防衛知識只能自己上路學習,喊了多年的機車路考直到今年才試辦。
另許多行車文化也沒有建立,陳宏益舉例,轉彎的方向燈要打幾下才轉?有人打3下轉、有人打1下就轉,也有人一直打但是不轉,這在國外的默契就是提前3秒打燈。另外,兩段式左轉要不要打方向燈?這細節在考駕照時不計分也沒人會提醒,台灣的駕駛文化就是不斷的猜「其他人下一步要幹嘛」,一團混亂之下大家各自求生。(中國時報/陳祐誠、林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