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5・Array

2023-10-15・Array
帶路如北京主導群組 改變多國戰略選擇

一帶一路倡議屆滿10周年,這個橫越歐亞非的現代版「絲綢之路」,正重新形塑地緣政治樣貌。中國加深與國際交往的同時,相關國家的戰略選擇也逐漸產生改變。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薛健吾認為,一帶一路提出之後,中國跟周邊國家有更正式的理由建立關係、進行國際合作,雙方於政治與經濟的連結更多,交通、投資方面尤為密切。他指出,一帶一路合作確實促進更頻繁的高層互訪,加深了中國與其中的某一些參與相關國家之間的關係。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黃瓊萩分析,從維持關係、加深交往的角度來看,一帶一路成功營造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群」的概念,尤其是無法適應歐美所主導多邊框架的國家。長此以往,將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也改變既有地緣政治,若中國持續投資,相關國家的戰略選擇偏好必會轉變。

薛健吾則認為,雖然一帶一路拉近中國與一些美國難以深化關係的國家之距離,像是寮國、柬埔寨、斯里蘭卡等,但對美國的重要貿易與軍事夥伴,則難有明顯的改變,如越南、菲律賓與泰國。

一帶一路在某些國家可能造成的「債務陷阱」問題也飽受外界指謫。薛健吾分析,該問題主要取決於地主國自身情況,例如新加坡即善用一帶一路的資金進行發展,相反地,陷入債務問題的國家多是其本身的政權就是不透明或貪汙嚴重之國家。因此,「債務陷阱」比較接近事實的說法,應該是要取決於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其本身的情況,而比較少取決於中國是否真的有所謂的「邪惡」的意圖。

一帶一路目標完成日期為2049年,可持續性更顯重要。黃瓊萩認為,中國自身經濟發展是關鍵,尤其部分曾承諾的投資,疫後卻無法兌現或大幅減緩,以致引發質疑。但她指出,中共仍會試圖克服這些問題,畢竟中國經濟發展能量高於許多發達國家,因此對相關資源的投入「不會手軟」。

薛健吾分析,中國這十年從一帶一路獲得重要的能源與礦產輸入,儘管大陸經濟能力下滑,未來可能縮小投資規模,但應該仍會集中資源在這些重點項目及重點國家。(旺報/陳冠宇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