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中時精選2024-12-16・Array 2024-12-16・Array 全球化轉向 傅強:台應尋找新動能 半導體等應成推動產業引擎 鼓勵企業創新技術 成為東南亞供應鏈核心 2024-12-16 ・ Array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教授傅強。(趙雙傑攝) 傅強小檔案 世界局勢從過去的「超級全球化」轉向「區域化」,台灣要如何找到新的經濟成長動能?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策略與政策系教授傅強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灣在政策方面需加大對科技的研發,也要有公共政策鼓勵企業應用新的技術,像是數位化、AI技術去驅動流程再造,對於保持台灣整體競爭力有其必要性。 從全球地緣政治衝突情勢持續加劇,各界預期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上任後可能迎來新一波的貿易戰,傅強表示,台灣的優勢在於半導體等電子業的技術、生產,應該在談判桌上利用自身優勢,爭取更優惠的貿易條件。 在保持競爭優勢上,傅強認為,台灣有非常好的科技相關基礎,在AI浪潮中又占有領導地位,並與美國新創科技業有密切聯繫,因此應更努力去參與甚至是引領亞洲,尤其是東南亞供應鏈的重組過程,在其中占據核心位置。 目前全球供應鏈正分散為區域供應鏈,傅強指出,未來可預見供應鏈會更加碎片化,但也會有更積極的產業投資,因此工業用產品、設備就會產生需求,一部分的製造業可能回流台灣,但東南亞新興經濟體會承接多數產業轉移,逐步形成本土供應鏈,也意味台灣企業有更多的機會,應更開放、大膽的去參與。 新加坡目前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吸引外資的力度相當大,傅強指出,星國企業不可能坐守本土市場就壯大,因此必須擁抱國際市場,而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就是專門幫助企業在國外發展,搭橋鋪路、找尋資源並提供實際協助。 吸引外資的部門則是經濟發展局,選擇的企業相當有針對性、策略性,須可以推動產業升級才會行動,看重的不是資金而是企業的關鍵資源,像是技術、研發能力等。 傅強認為台灣的半導體等電子科技業的優勢不能只當成獨立的產業,應該要將它當成推動產業的引擎,為經濟發展賦能,且台灣的年輕人大多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沒有具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政策應給予更多機會,像是融資或者技術指導,才能讓台灣的經濟去不斷更新,且台灣的市場相對較小,要讓年輕人更具國際觀。(中國時報/柳名耕) 企業優勢全球化傅強東南亞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