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1・工商-綜合報導

2018-07-21・工商-綜合報導
工商社論》平議「不允許有人用偏見來唱衰台灣」

內企業界代表18日在三三會7月份例會的場合,當面向受邀出席的蔡英文總統,提出包括「憂供電不穩、憂兩岸關係不佳、憂國際化不夠」等三大憂慮在內的六大領域的議題。雖然每項議題均獲得蔡總統逐一的說明,甚至例舉包括失業率、出口年增率、外銷訂單、股市、上市櫃公司營收等,在她執政以來都有亮麗的表現,從而自信甚至霸氣的指出:「不允許有人用偏見來唱衰台灣!」

解讀小英總統在回應企業界領袖提問時的這種表述方式,一定程度顯示她確實非常在意包括企業界在內對蔡政府施政表現的評價。並在承受強大的心理壓力下,脫口而出霸氣的表示,「不允許」有人用「偏見」來唱衰台灣。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在這次的三三會例會上,與會企業代表所提的對供電不穩、兩岸關係不佳,以及國際化不足的三大憂慮,其實在執政團隊於不同場合與企業領袖們交流時,幾乎已經成為每次必提的「老生常談」。而賴清德院長更是慨然把解決包括缺電在內的「五缺」問題,列為其施政的優先課題。

然而,儘管包括「五缺」在內的種種足以影響投資意願、或削弱產業競爭力的相關議題,客觀來看的確已受蔡賴執政團隊的高度重視。但真正值得正視和深思的,反而是何以這些業界領袖們如此的不領情,還是迭迭不休的抓住每一次與執政當局會面的機會,反覆表達他們的「憂慮」?

姑且不論業界代表們反覆提出這些「憂慮」,到底是「心所謂危,不能不言」,或者是不知不覺的淪入「偏見」的輪迴中。但至少顯示這些問題,即使已得到當局的重視,但執政團隊顯然還未能達到「釋疑消慮」的境地。譬如賴揆於15日在回應有關缺電的憂慮時,別具創意的說,台灣並沒有缺電的問題,只是剩的不夠多。賴揆所言,固然是事實,但顯然仍不足以讓業界「釋疑消慮」。畢竟以今天的產業乃至一般大眾的生活樣態,根本無以容受瞬間缺電、斷電的衝擊。尤其面對日益加劇的極端氣候形態,今年入夏以來的持續高溫,更是讓包括產業界和社會大眾,無法擺脫目前備轉容量已經低於法定標準值下的斷電風險殷憂。

除了已被反覆提及的這「三大憂慮」之外,另外三項被提及的議題,同樣也值得正視。其中,在關於發展智慧機械提供投資抵減的議題上,與會代表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具體建議台灣發展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除了必須注重人才的培育之外,也呼籲政府對中小企業購置智慧機械產線,應給予7~10年的專案低利融資貸款,以及所得稅15%~20%的投資抵減。

在有關人才培育方面,朱志洋期盼政府在推玉山學者計畫時,可保留一定名額延攬在國外中大型高科技企業有實務經驗的退休者來台任教。此一建議其實並非憑空想像,今年的中央研究院於院士選舉時,就已通過有實務經驗的企業高管成為工程領域的新院士。此舉意在拉近學術研究和產業創新的隔閡與落差,既然中研院都可以跨越產學之間的鴻溝,玉山學者的聘任,是否能夠步武其後,對新上任的教育部長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契機。

其次,在有關農業政策議題上,與會者聚焦於最近引發紛擾爭議的農產品產銷失調問題,但蔡總統只是泛泛的回應要建立專業的農業生產機制,使國內產銷平衡,並外銷國際。蔡總統這番話,其實正好凸顯我們顯然尚未建立專業機制,以致出現產銷失衡的亂象。準此,這一波內閣改組,亂象頻生的農委會,主委竟然未受波及,實在令人費解。然而,比起主委理應為失政主動請辭,更重要的是農政當局亟應引進大數據、智能化等新科技,不只根本解決產銷失衡問題,進而還可建立新型態的產銷機制,讓第一線生產者得以擺脫被中間剝削的夢魘。

最後一項議題,在回應與會者詢問對青年創業的期許時,蔡總統只說會讓年輕人不怕失敗不怕輸,如此的空泛,不只讓年輕人無所適從,真想創業更只能自求多福了!尤其對比她高調「不允許」唱衰台灣,但卻未見給青年提供前景,只怕最後連青年人也要一起唱衰台灣了!
(工商時報/主筆室)

想看更多請上工商時報官網

工商時報@LINE
工商粉絲團
工商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