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美貿易戰風雲緊急,但大陸惠台腳步並不停歇。9月1日,陸方正式開放台胞申請「居住證」,乃是重大的惠台新舉措;惟該證件功能,顯然偏重於便利台胞在大陸生活、出行及個人生涯發展,而較少涉及台商經營層面。鑒於當前台商亟需爭取大陸內銷市場,以減輕貿易戰衝擊,因而我們期盼大陸官方,能對持有居住證台商擴大開放市場准入,同時允其一體適用陸商之行政管理規範,以助台商突破大陸內銷障礙。
台胞居住證的正式名稱是「台灣居民居住證」,發放對象是在大陸居住滿半年,並有在當地求學、就業證明的台灣民眾。而該證件基本功能,是使持證台胞在陸的生活和生涯發展,能和大陸民眾同樣便利,及得到同等的發展機會。
譬如,台胞居住證因和大陸居民身分證(等同我方的國民身分證)同樣採取18位數編碼,而不是「台胞證」的8位數編碼,所以,按照專家理解,台胞居住證可以如同陸籍居民身分證一樣,和大陸社會上諸多數位服務系統相容並運用,像是高鐵網路購票、銀行電子理財服務、醫院網路掛號預約、電子商務開戶及簡易結帳等。
其次,持有居住證的台胞,在大陸可以加入社會保險、住進公租房(社會住宅)、參加限購汽車城市之「搖號(抽中的市民才可買車)」、投宿「非涉外(只接待陸籍客人)」旅館等。這些都是當前看得到的好處。
另方面,台胞居住證持有者,「理論上」可以加入大陸基層社區組織、投考公職人員、應聘擔任央企職員、與陸籍人士公平競爭國家學術文化獎助金等;惟這部分比較敏感,目前僅是大陸涉台領域的推論事項,將來如何落實,還要看大陸主政者的態度。
無論如何,台胞居住證這張證件,未來可派上的用場應會持續擴增,即其「邊際效用」將逐步提升,後續行情看好;因為其乃是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新方針的體現,政策背景不容小看。
人們應記得,去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開幕當天,總書記習近平所發表政治報告的對台部分,有下述重要宣示:「我們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促進心靈契合。」
在這新方針指引下,國台辦先於今年2月28日公布了惠台31條措施,然後,自9月1日起接受台胞申請居住證。這兩件事前後相呼應,且串聯成大陸對台新政的一條軸線。
而且,兩者之間亦顯有相互影響關係,例如取得居住證的台胞,理當能優先享受惠台31條相關優惠,包括考大陸專業證照者從寬錄取、在陸資機構任職者加快提升職級等;這種事例,相信很快會到處發生,而成為台胞居住證的附加價值。
但嚴格說來,台胞居住證的「含金量」並不足,仍待大幅提升。因大陸官方迄目前所言及的該居住證用途,偏重於一般台籍民眾在陸生活與個人生涯發展層面,而鮮少涉及台商經營範疇。換言之,台商業者一旦取得居住證,誠然其在陸居家生活及出差洽商都變得很方便,但其經營範圍的既有「禁區」並不因此而縮減。
像頗多台商很想在大陸獨資經營電商平台、醫養機構、職業學校等熱門項目,卻一向難獲大陸官方許可,只能和陸方合資,才比較有望獲准。這種「行業准入」障礙,尚無法因台商取得居住證而排除。
此外,台商產品在大陸上架販售前之審查,也一向比陸商產品嚴格;特別是牽涉文化及意識型態的文創產品,台商產製者要通過的門檻比陸商高出最多。這種情況,也還無法憑台胞居住證而得到緩解。
其實,當前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台商大都想深入依託大陸內銷市場,以迴避外部市場動盪風險;而大陸本身,也同時需要擴大國內投資,及促進內需發展,以增強其應對中美貿易戰的能耐。因此可說台商和大陸是互相需要的。
既然這樣,大陸主政者實應把台胞居住證的效能,大幅延伸到台商經營層面,讓持有居住證的台商,得以擴大經營範圍,並適用與陸商同等的產品上市審查標準。
果能如此,則台胞居住證即能幫助台商突破大陸內銷障礙。另外,部分台商目前擔心「拿到居住證等於成為大陸稅務居民,可能被徵收全球收入之稅款」,這項虞慮,亦將受內銷商機擴大所沖銷,而告淡化。
(工商時報/主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