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股旺季效應熄火,成為今年外資最大提款機,法人直指,景氣已見高峰、成長力道放緩,以及資金緊縮壓力浮現為電子股重挫的兩大主因,而中美貿易戰開打,則是加速向下修正的催化劑,引爆一波科技股本益比修正潮。
大摩、德意志銀行接連調降半導體業明年獲利展望,認為景氣下行風險增加,主要考量汽車、工業等終端需求減緩,將影響上游出貨數量,牽動整體供應鏈,其中,上半年大漲的被動元件、記憶體等類股,也提前反應出市場缺貨狀況逐漸緩解,漲價效益將遞減,導致本益比頻遭下修,嚴重壓縮股價表現。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指出,從目前上市櫃營收、獲利成長來看,約有兩位數增幅,表現相當不錯,但正因為基期墊高、基本面成長逐漸趨緩,明年還能不能延續向上將是一大挑戰,且第3季旺季的筆電、蘋概新機銷售不如預期,消費型電子市場飽和,都是對電子股不利因素;對應在盤面上,包含中小型電子股,已有約6、7成個股下半年走勢明顯轉弱。
另外,美國持續升息、ECB停止購債計畫,全球資金池將比QE時期相對緊縮,資金回流美國成為趨勢,近年來獲外資買盤一路重押,享有較高評價的台灣科技股,承受本益比往下調整的壓力更大。
電子族群景氣面及資金面皆傳出警訊,電子類指數下半年跌幅逾1成,大型電子權值股股價「直直落」,鴻海、國巨、聯發科、環球晶、南亞科、華新科等6檔第3季以來市值縮水逾千億,與券商上半年樂觀預期的目標價皆有不小差距。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指出,中美貿易戰懸而未解,除了加快資金撤出電子股外,為避開高關稅,預期年底前將會見到一波提前拉貨潮,不過,第4季後終端需求下滑,可能造成廠商庫存去化時間拉長等問題,明年首季將面臨「淡季更淡」狀況,也使得電子股近期表現提前入冬。
對於此波科技股本益比修正何時落底,法人認為,景氣完整循環為中長期調整過程,目前受到中美貿易戰干擾,市場憂心對景氣影響會越來越顯著,資金避險反應幅度較大。除非貿易戰衝擊在美國期中選舉後有所降溫甚至好轉,電子股的本益比修正風暴才可望回穩。
(工商時報/陳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