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的穩定金流,是台灣民眾認為能否擁有快樂第二人生的關鍵,根據投信業者今年針對全台民眾所做的摩根退休快樂指數調查,問及台灣民眾退休最期待資產年報酬率水準,調查顯示,整體期望平均年化報酬為5.4%,屬合理水準,其中有投資習慣者認為年化報酬5.5%較為適合,沒有投資習慣者則認為5.0%已足夠。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表示,整體來看,民眾對於退休後的資產報酬預期頗為合理,由於長壽產生退休金可能提早用罄的風險,且無工作收入來源,因此,退休後的投資應以守穩資產的保守型操作為宜,讓本金持續成長,目的是保護個人財富,創造穩定而可支應日常開銷的現金流。
劉玲君指出,台灣民眾在想法上相較做法上更為積極,此狀況同樣反應在退休理財上,目前台灣民眾針對退休理財或儲蓄的比重上,現金水位還是偏高。
根據統計,台灣家庭普遍都有儲蓄的習慣,但一般家庭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40%,且在最近十餘年時間裡,這個狀況持續升高,使得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現金實質報酬率,也就是扣除通膨後的報酬率,已經達到極低水準、或呈現負值。
意即民眾退休後若僅手握現金,而沒有保有持續投資的習慣,很可能資金會被通膨侵蝕,可能發生提早用完退休金的情況。
劉玲君認為,為了建構適當的投資組合以保護退休資金,退休後除了保守操作,多元分散的投資布局也十分重要,且多元布局能降低波動風險,讓民眾即使面對市場低迷時,也能降低在低檔時想殺出的衝動。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認為,退休金理財規劃應依年紀周期而有不同的投資選擇,若是40歲開始儲備退休金,因距離退休還有10~20年的時間,可以藉由拉長投資時間分散風險,故建議選擇穩健成長型的投資商品,如全球股票型基金。
若是50歲,已相當接近退休年齡,退休金規劃應以穩健為主要目標,建議選擇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品,或囊括股票、債券、REITs等多元收益來源的多重資產基金。
歐陽渭棠表示,若是屆臨60歲退休年紀,投資行為應該更為保守,並以能創造穩定現金流的投資商品為主,如按月配息的債券型基金便是不錯的選擇,並建議挑選投資等級債券,除了長期表現穩健,違約風險也相對較低,適合風險承受度較低的長青族。
(工商時報/陳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