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Array

2018-10-24・Array
資本市場靠經濟發展 葉銀華:山要高才有仙、水要深才有巨龍

年大陸、香港、新加坡、韓國無不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搶企業、搶資金、搶獨角獸,台灣面臨嚴峻考驗。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昨日指出,經濟產業發展到哪、資本市場就會發展到哪,「山還是要高才有神仙,水還是要深方有巨龍。」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工商時報昨日舉辦「2018工商40產業趨勢論壇」,一次集結17位產官學專家為2019年台灣大未來把脈。在第二場「台灣的資本市場與投資」論壇中,葉銀華指出,台股過去市值約是韓股七成,現在市值雖維持七成,但周轉率卻只剩韓國的六成,代表流動性變差了,「仙力降低、龍也縮小了。」

葉銀華提出解決之道 ,一是挖掘未來優勢,包括讓台灣隱形冠軍二代接班、發展高達一、二兆的長照產業、製造業加速AI自動化及數位科技;二是延展現在價值,像是建立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機制(TISA)、勞工退休金開放自選投資制、開放證券商經營私募基金業務,並允准私募基金得成為保險業資金的投資對象,把金融業人力擴展出來,加大市場流動性。三則是扶植新創產業,引進基石投資人,以利新創產業籌資與發展、開放大型無獲利公司發行無擔保公司債或無擔可轉換公司債。

台灣競爭力不差

其實台灣競爭力不弱,沒有大家想像得糟。永豐金控最高顧問邱正雄就指出,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台灣排第13,但在弱勢項目中9.08信用對產出缺口項目我國得分為零是不合理的,因為台灣從1999年開始實施的金融政策包括同一關係企業放款統一管理、銀行營業稅5%降到2%有更多錢打呆,現在國銀逾放比已降到0.3%,這項指標不該為零。

勤業眾信董事長郭政弘則分析,2018年第三季為止,台灣新掛牌上市的公司家數、金額與去年同期都是成長的。今年前三季已有41家掛牌公司,成長41%,今年籌措資本市場有162億元、每家公司平均募資額達3.9億元,2018年全年掛牌公司家數有望突破60家,預計募資350億元左右,跟過去五年比較算是不錯成績。

再看到兩岸三地,郭政弘表示,香港在IPO家數、募集資金上都比台灣多,而大陸每年變化大,因為A股審查時寬時嚴,具有不確定性,今年前三季只有87家IPO較去年同期衰退75%、募集資金1,163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衰退34%。

郭政弘表示,FII快速掛A股、美中貿易衝突、鄰近資本市場(香港、新加坡)的競爭是台灣資本市場的挑戰,像新加坡、香港彈性比台灣更高,較易吸引獨角獸,這是台灣要思考的。

國發會主委鄭貞茂則表示,台灣資本市場就企業角度來看,對中小企業募資環境是友善的,在台灣掛牌成本是大中華區最低的、程序也透明,就投資人角度來看,中港台以台股表現最好,雖然台股的市值、周轉率比不上韓國,但資本市場除了跟別國比也要跟自己國家GDP比較,台股市值占GDP150%代表資本市場對經濟的支持不低於其他國。

鄭貞茂表示,我國相較其他國也比較保護投資人,資本市場更健全。現在像ICO、私募股權基金爭取開放,政府不是不開放,而是現在私募股權基金沒有主管機關不敢開放。目前金管會只開放證券業成立的子公司可成立私募股權基金,主要就是重視防火牆機制,因為若是一家券商一邊有公募部門一邊又作私募併購,恐有內線之虞。市場也爭取開放大型無獲利公司可以發無擔保公司債,但過去金管會開放專業投資人可投資TRF,但最後有糾紛還是找主管機關。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則指出,當前政府必須在「外在威脅」催生創新產業發展,與國內既有產業抗拒創新的拉扯下,找到可協助推動我國創新的平衡點。過去台美斷交時期台灣力求發展優勢產業以帶動整體經濟,爭取國際生存空間,全民拼經濟,正是台灣電子、科技、資通訊等高科技產業當年崛起的重要促因之一。

怡和創業投資集團董事長王伯元則強調,中美貿易戰對台灣是危機也是轉機,他尤其強調,「得人才者得天下。」政府應盡速協助台商返台,盡快改善五缺(缺電、缺水、缺地、缺工、缺人才),建立好廚房。調整台灣經濟發展模式,過去以舊經濟為主,只談成本、良率、收邳率,新經濟談軟體、IOT、服務、AI,並且要協助台商企業轉型、創投及私募基金協助產業發展及升級。

王伯元指出,政府不用下指導棋,只要營造一個好廚房(投資環境),由大廚(企業)決定菜色,以「輔導」代替「主導」,以「協助」代替「管理」,以「支持」代替「規範」,政府提供一個完善的投資平台,企業自會靈活發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