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議會地方治理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建議,發展農業經濟,民間與政府應攜手致力提升農業六級產業化,打造優質電商平台;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縮短中間過程,才能保障品質、降低成本,真正提升農民收益。
彰師大管理學院院長葉凱莉表示,台灣多數農民已有能力生產優質農產,如何找到好通路來銷售卻是困難一環;建議政府主動研究調查消費者需求,循國際成功案例打造銷售平台,協助農民正確有計畫性的生產、加工、包裝與販售。
她以日本晴空塔限定銷售的番茄等農產品、新潟縣越光米產業與清酒、荷蘭花卉聯合品牌篩選扶植優質小農等案例;強調了解消費端需求,引進青年返鄉從農,落實人才培訓以提升農業的栽培、加工技術與行銷,產出更精緻、具差異化、高品質且符合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才能創造新價值。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指出,彰化縣農業年產值近600億,還輸給雲林、屏東和台南市;要提升價值,需思考透過加工、外銷、農業體驗,並結合文化與創意。他反問農戶,生產過程真的沒問題嗎?規格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四章一Q」等溯源管理若跟不上,再努力也還是會有問題。
他呼籲,不斷補貼非長久之計,未來農業的挑戰越來越艱辛,卻是絕不會被淘汰的產業;行銷並非單純銷售,要能得到消費者認同,透過科技與管理,將產值提高為價值。
騏璣資訊科技公司執行長謝東昇則從數位經濟角度分析未來發展,強調網路時代,農創就在網路上、手機裡的銷售平台。智慧農業時代,發展行動商務,應透過大數據、社群行銷、實體在地生產,形成自給自足模式;甚至募資創業,共享農機、農地、人力技術和通路。
農業處長黃碧海表示,將學者建議歸納四大項,作為施政推動方向;已與縣農會合作規畫許多休閒農業遊程,可供各界參考洽詢。未來將加深農產品牌行銷力道,深植消費者心中,並努力再提升縣內葡萄設施栽培面積、繼續拓展番石榴外銷管道。
【謝瓊雲/彰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