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素有「臺灣穀倉」美譽,是農業大縣,怎麼提升農業經濟,是彰化人關心的議題,彰化縣議會舉辦地方治理論壇,第二場「提升產業競爭力引領彰化農業國際化」,邀集學者專家和議員們從實務、法規和在地觀察等面相切入,探討新型態農業走向、為土地注入活力。
議長謝典霖表示,彰化縣議會論壇今年擴大舉辦8場,深入公共關心的議題,透過專家學者在實務面上的意見交流和議題研析,汲取最新趨勢,落實政策,進營改變。第2場論壇探討如何提升彰化產業競爭力及多元發展,邁向國際化。
科技輔助 強化行銷
彰縣府農業處副處長郭至善指出,農業範疇多元,不是稻田、農作,還包含漁業,畜牧業和林業,全國農業人口占20%,彰化縣從事農業生產人口37萬人,超過3成,名符其實農業大縣,而農業和人的相關性則是百分之百,吃飯、穿衣等,全不能脫離。
郭至善指出,台灣推廣農產品外銷,面臨著小農單打獨鬥,從出口、航運等關卡都層層被削減利潤,競爭比不過大集團,韓國外銷葡萄等農產,已透過集團性的力量,在市場崛起。政府每年投入1400億元經費在農業發展,但其中844億元撥用於老農津貼,只剩7%專門用在農業補助,調整預算分配,才能呼應國際競爭力。
前二林鎮農會總幹事蔡詩傑表示,台灣生產很好的農產品,很多人卻不知哪裡買得到,卸下總幹事準備投入打造農產生活館,建立管道;彰化縣農業要提高價值,要做到盤點異化、篩選,做好市場區隔,並強化行銷,以科技輔助。
跨業合作 培育人才
高雄大學法學院長廖義銘指出,發展農業,氣候、土地條件固然重要,但更關鍵是人才,精緻農業要跨業合作才有競爭力;但現實卻有諸多法規扼殺,例如,「農地農用」說起來理所當然,豪宅農舍掀議論,但反過來說,真正農民就沒權利住豪宅嗎?有錢人才能住豪宅嗎?限制條件太多,綁死很多人才。
彰化師範大學企管系教授王信文指出,農業要國際化行銷,可朝向結合當地農業生活,創造景點、外語觀光城,運用雲端、國際資源,形成更好的文化地圖。
議員林世賢、黃育寬和陳秋蓉等則貼近在地觀察,分析彰化農業的特色和困境。林世賢要求建立分級制度,提高產值;黃育寬點出休閒農業受到法規阻礙多;陳秋蓉也要求在法令規章、檢疫制度等進行調整,議員們深入在地,犀利指出彰化農業亟需加一把力的地方,喚起共鳴,掀起熱烈討論。
【吳敏菁、謝瓊雲、鐘武達/彰化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