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中時-綜合報導

2018-05-02・中時-綜合報導
錢復: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

前外長錢復(本報資料照片)
台多閃電斷交,再次驗證「兩岸關係是外交政策上位」說法。前外長錢復多次表明,兩岸關係不好,台灣國際空間難有出路。過往馬政府依此原則,讓台灣取得彈性空間,如今蔡政府「外交高於兩岸」,讓外交空間寸步難行。多明尼加駐北京貿發處代表吳玫瑰直言,2012年就想與大陸建交,礙於當時兩岸關係好,直至2016年蔡政府上台,建交工作才有所進展。

大陸政策 攸關台灣興亡

外交圈打滾多年的錢復,對兩岸關係好壞變化及台灣國際空間大小多有體悟。早在1991年,他便提出大陸政策位階要高於外交政策說法,直言台灣發展繫於兩岸關係發展。
錢復曾言,無論誰當外長,都無法保證台灣百姓安全,「外交政策好也好不到哪,壞也壞不到哪,就是這樣。」外交政策只是台灣政府政策的一個環節,但「大陸政策則決定台灣未來走向,攸關台灣興亡,位階應高於外交政策。」

馬堅守理念 獲更多空間

錢復深刻感受兩岸關係的改善,對拓展外交絕對是正面,如兩岸關係改善,台灣想回聯合國、進世衛,所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毫無疑問,沒有國家會犧牲自身利益,為台灣與大陸對抗,這是國際現實。馬政府時期,依「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工作」理念,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使雙方停止烽火外交,讓台灣取得更多彈性國際空間。

反觀民進黨執政後,頻丟失邦交國,蔡總統上任不到2年丟失3邦交國,讓台灣邦交國只剩19個;更不用說,台灣遭ICAO、WHA等國際組織拒之門外。

多早想斷交 礙於兩岸休兵

吳玫瑰昨受訪直言,多國總統梅迪納2012年就想與陸建交,但鑒於兩岸「特殊情況」,才沒付諸實行。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說,蔡政府把兩岸關係放在區域、國際角度看待,結果就是邦交國流失、國際空間萎縮。錢復的話是自身外交實務經驗的啟示,亦是台灣生存法則。

據知,錢復昨率「台北論壇」訪團抵北京,成員包括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前外長程建人、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及淡大教授張五岳,預計將拜會社科院台研所長楊明杰。在兩岸冷和及外交烽火之際會晤,令外界關注。

(中國時報/楊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