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Array

2020-10-15・Array
循環進行式 綠經濟契機

近年來環保議題逐漸從嚴肅高冷的視角轉為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心力的思維,其中循環經濟資源可再生的概念,除了具前瞻性,更是現在進行式,讓資源留在經濟體系內,達到最大化的再利用,配合經濟效益,循環經濟才能有效推動。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認為這有賴跨部會合作,而循環經濟的新模式,也將創造出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契機。

由《中國時報》主辦的「循環綠經濟、創造永續新生活論壇」昨(14)日假台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盛大召開,環保署、工研院、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春池玻璃實業有限公司、社團法人台灣永續供應協會受邀共襄盛舉。

源頭做起 跨部會合作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於論壇中,以「循環經濟的政策規畫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循環經濟國際情勢及台灣現況,以及政策的推動思維。他談到,「源頭減量、後端再利用」是循環經濟的核心,但是經濟效益才能有效推動循環經濟,畢竟再生料源成本較高,成本會是業者的優先考量。

因此在經濟策略方面,源頭生產部分必須推動易循環設計,消費端要有意願回收與延長產品壽命,廢棄物管理部分依市場需求促進再生,最後二次料市場部分政府可促進政策干預與誘因,有賴環保署、經濟部、內政部等跨部會長期努力。

沈志修舉例,環保署為促進塑膠回收再利用,日前甫成立「塑膠再生粒料推動平台」,聯合利華、花王、宏恩塑膠等知名企業共同倡議使用再生粒料,目標在2025年達到再生粒料使用率達到25%,許多企業都已投入再生料源的使用。

資源再生 全民綠生活

雖然製造者願意使用回收料源,但民眾仍擔心做為食品容器有食安疑慮,但塑膠容器除了裝飲料食物,清潔劑、洗髮精、沫浴乳等包裝都可以優先使用回收塑膠粒料,讓回收粒料有去化管道,也減少大量碳排放。沈志修強調「再利用,就是讓廢棄物去到該去的地方,才能達到資源最大化、廢棄物最小化」。

沈志修說,循環經濟、環境永續並降低環境汙染已是全球性目標,經濟模式的改變也將創造出下一波經濟發展契機,除了物料重複使用,回收基金運用及全民綠生活等政策都在持續推動,讓全民都能成為循環經濟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