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中時-綜合報導

2018-06-04・中時-綜合報導
解決師資老化 土博士自己用

提高國內博士水準 培養國際移動力

國內大專院校教師老化嚴重,但因為少子化,學校又不願開出太多缺額聘新教師,台灣高教發展堪憂。教育部表示,將逐年降低生師比,大學必須增聘教師因應。頂大則說,要提高國內博士的素質,然後「自己博士,自己用」,才能解決師資老化的問題。

 教育部統計,106學年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數4.7萬人,較上學年減少684人或1.4%,其中教授及副教授分別為1.3萬人及1.5萬人,仍呈逐年成長趨勢;助理教授至100學年1.4萬人達到高峰後則趨降至106學年1.3萬人;講師及其他教師則呈逐年減少趨勢,至106學年為6577人。

 若依學歷別觀察,106學年以博士占76.3%最多,較上學年增加0.7個百分點,其次為碩士占19.7%,較上學年減少0.5個百分點,副學士及其他僅占0.5%。具有博士學歷教師比重逐年攀升,博碩比由90學年1:1遞增至106學年4:1。

降低生師比 年輕教師才有機會

在台灣的大專院校內,年紀大的教授、副教授增加,但年輕的助理教授、講師卻減少。教育部表示,主因是受到到生源減少影響,部分學校預為因應少子女化衝擊的調整,控管專任教師員額所致。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說,目前一般大學及科技大學日間學制的全校「生師比」必須在23以下,未來會將境外生納入生師比的學生數計算;並要求國立科大逐年將生師比降到16,大學須增聘老師因應,年輕教師得以進入任教,進一步緩解師資老化。

薪資低 爭取留外畢業生任教難

 交大副校長陳信宏表示,近1、20年來台灣學生出國留學者少、回來也不多;國內大學資深教授退休後,可能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且以台灣現在的薪資要爭取國外優秀大學畢業生來任教不容易,因此必須從提升國內博士生水準著手,然後「自己博士,自己用」。

 陳信宏說,國內不少大學都達成共識,就是要改變博士生培養方式,讓他們在就學期間就有機會到國外去交換、交流或發表論文。

 畢業後也能到國外進行一段時間博士後研究,培養他們的國際移動力,成為可為國內大學所用的人才。

(中國時報/林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