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中國時報

2018-03-21・中國時報
農民畫家吳炫三創作不離土地

19歲開始創作,58年來累積作品超過9萬件,藝術家吳炫三創作總離不開自己的土地,即使他在世界各地旅行、創作、舉辦展覽,或是在大學裡任教而被稱為「教授」,吳炫三都認為自己的身分是「農民」。

沒體力靠毅力來拚 最後就會贏

「我是農民,是農民畫家,做農讓我學到很多生活的道理,也可以說我旅行到很多的地方,都是去找自己的童年。」吳炫三說,作為農民,什麼樣的土地適合種瓜、種米都了然於心,他不論走到哪裡,都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植物,要種在什麼土地上才長得好。

創作至今最大的個人回顧展《直覺.記憶.原始能量:吳炫三回顧展》,近期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不論是雕塑、繪畫,件件都是大型作品,吳炫三笑稱:「年紀雖大了沒什麼體力,但仍有『拚』的毅力。」他舉例:「跑馬拉松,最後會贏的人不是靠體力,而是靠毅力。」並指出賽車名將,技術好之外還要有冒險精神,「第一名是在死亡與第二名之間。」

保持純真不忘初心 向孩子學畫

好友、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則說:「讓小朋友看看藝術品可以這麼大,可以是重要的啟示,突破對台灣年輕人很重要。」吳炫三自己年輕時師從廖繼春、李石樵、馬白水、陳慧坤等人,現在卻表示樂於向孩子「學畫」,他說:「年輕時想跟大師學,如今想和小朋友學,學他們的純真,以前學畫畫,現在想學不會畫畫。」

始終提醒自己在創作上也不忘初心,保持純真,吳炫三的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回頭看台灣,他認為台灣最美好的價值就是人,南島語系多元族群的背景成為創作的豐富養分,而台灣雖然天然資源不多,但農民精神的拚勁十足。

他憶及一次在非洲看到一間房舍,篤定地認為住的是台灣人,敲門後一問果不其然,吳炫三說:「因為這家的籬笆邊種著絲瓜,台灣人正是如此,有一點點的土地都會想辦法種東西。」他相信台灣藝術創作的優勢也在於此:「活下去,就是生命力。」

(中國時報/李怡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