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Array

2024-02-24・Array
社論/十萬印度移工來台 蔡政府圖什麼

 我國和印度近日簽訂勞務合作備忘錄(MOU),將引進印度移工來台。總統大選前,民間即盛傳政府將引進10萬印度勞工,當時蔡政府斥為認知作戰的「假訊息」,如今證實傳聞不假。蔡政府為何要趕在賴清德520就職前,甚至在陳建仁看守內閣期間做出關乎台灣前景的重大決策,背後利益糾葛及外交戰略意涵啟人疑竇。

昔稱假消息 今驟然開放

 台灣缺工成因複雜,除了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問題,也有民眾不願從事勞動的次文化因素,絕非擴大引進印度或他國移工就可解決。另據統計,目前逃逸移工高達8.6萬人,政府束手無策,形成治安隱憂。

 根據印度外交部網站資料,截至去年底約有1500萬名印度人在海外從事包含勞力及專業領域等工作,將近一半、約800萬人集中在阿拉伯灣區國家內。以阿聯為例,65%移工為藍領,多受雇於營造業、市政機構或農場等機構。未來台灣引進印度移工最大的需求市場也將是產業移工,包括建築營造及製造業的3K產業(危險、辛苦、骯髒)。勞動部已在去年修正法規,預計相關產業將增加2.8萬名移工。

 從產業面來看,缺工非一朝一夕,目前核准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的4個東南亞國家,近年因經濟起飛,加上日、韓提供更高薪資待遇搶人,以致移工來源不穩定,間接造成國內營造業及製造業成本增加,業者透過人力仲介尋求更低廉的勞動力來降低成本,引進移工背後,牽涉的卻是龐大的市場利益。

 前立委蔡正元直言,綠營提出開放印度移工來台是為滿足金主的產業需求,也讓人力仲介業者從中獲得龐大利益。綠營反駁指蔡的說法莫須有,還說現在國際都是搶人潮,台灣是迎頭趕上。但蔡政府捨近求遠,日、韓都雇用鄰近大陸移工,台灣卻連主張讓來台陸生畢業留下來工作,都被質疑搶國人飯碗而被大加撻伐,這回找上「抗中」的印度,當然不單純。勞動部長許銘春認為,新增一個來源國讓雇主多一個選擇,移工政策並沒有因此改變,目前仍以本國人就業為優先。勞動部也說雇主可自行引進,無圖利人力仲介業者之說。

 蔡政府2月16日簽備忘錄,民進黨臉書粉專隔天用圖卡說明理由,除指高齡及少子化影響,造成部分行業缺工問題,更直言印度在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下占有重要地位,選擇印度勞工來加深雙方關係,是十分適合的戰略方針。」

美拉攏印度 台灣沒好處

 民進黨的圖卡把勞動部不敢說的祕密說破。中國與印度因邊境問題衝突不休,2020年6月雙方軍隊在邊境的加勒萬河谷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衝突,令中印關係降至冰點。俄烏戰爭後,美歐聯盟也開始拉攏印度,印度更是美國印太戰略中最關鍵的一顆布棋,當台海問題在中美對抗下受關注,印度也開始打「台灣牌」,附和西方國家看法,指控北京將「台灣海峽軍事化」。

 2024總統大選期間,賴清德的務實台獨立場讓美方憂心可能成為台海衝突的未爆彈,當外媒報導台灣將開放10萬名印度移工來台,時任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侯友宜即在政見會上提出質疑,勞動部卻指責是假訊息,並稱是循序漸進引進,就是盼降低對賴清德選情的衝擊。

 大選結束,賴清德勝選,民進黨繼續執政,但美國進入大選年,也正和中國恢復對談,中美多次表達不贊成台獨立場,賴清德也一再強調將走蔡英文的兩岸外交路線,只是面對未來的變數,美方仍須穩固其印太戰略布局,作為牽制中國的武器,加速台灣與印度非官方的合作,對美國可說利大於弊。對蔡政府而言,刻意拉攏印度無異也是給大陸難看。

 回顧2020年8月蔡政府突然宣布隔年1月開放美豬進口,蔡英文說是掌握戰略機遇,並端出符合國家整體利益、促進台美關係的「牛肉」,更說此舉有助加速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如今如海市蜃樓,蔡政府也不再關注。

 蔡政府引進印度移工箭在弦上,但這次是用視訊簽署備忘錄,又在蔡英文任期尾聲進行,背後龐大利益及是否符合台灣國安需求都沒有清楚交代。台灣前途倘若假他國戰略思維,自己退讓接受他國指揮,看看俄烏戰爭滿2年烏克蘭的紛亂情勢,值得台灣深思。(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