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Array

2024-05-04・Array
社論/重建中國認同 美國不是台灣老爸

 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舉行,台灣仍未收到邀請函,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為台灣發聲,稱聯大2758號決議「未認可、不等於、也不反映對中國『一中原則』的共識」,呼籲國際社會抵制北京,支持台灣參加國際組織。拜登政府對台灣的支持溢於言表,外交部趁勢再次宣揚「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美大力軍援 只為遏制中國

 但在此同時,獲共和黨提名再次競選總統的川普,再度拒絕回答有關兩岸若發生衝突是否協防台灣的詢問,他在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時提出「付費式外交」概念,除以色列外,從歐洲、日本到韓國,想獲得美國保護就要付費,台灣在他眼中,只是與中國交易的籌碼。

 過去8年兩岸關係與中美關係同時惡化,民進黨政府力行「倚美抗中」路線,台海陷入兵凶戰危,戰爭與和平成為國人最關心的議題,對2022九合一選舉與2024總統大選都造成重大影響,前者民進黨大敗,後者民進黨失去立法院多數席次,反映民意對兩岸走向戰爭的憂心。

 所幸拜登、習近平兩大國領導人面對「修昔底德陷阱」的誘惑,仍能冷靜自持。自2023年舊金山「拜習會」後,兩國逐漸發展出「可控的激烈競爭關係」,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陸,與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相互提出台灣問題、中國援助俄羅斯、新能源產能過剩等尖銳問題,將近6小時的會談,火藥味濃厚。會後大陸外交部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支持和平統一」,布林肯則透過美國媒體要求大陸停止介入美國大選,兩人針鋒相對,但不影響雙方的溝通與對話。美國媒體還透露拜登有意近期訪中,如果實現,美中關係和緩可期。

 拜登與習近平都不想打仗,台海戰爭威脅稍緩,但台灣卻陷入「美國爸爸困境」。所謂「美國爸爸」是指台灣單向、全然依賴美國,凡事美國說了算,因而失去自主性,如同1970年代越戰時期的南越,沒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只能實踐美國利益。民進黨以「中華民國台灣」偷渡「兩岸兩個國家」,大陸「反獨促統」聲聲急,民進黨無力應對,把美國當成爸爸依賴,就成為宿命。

 美國可以當成爸爸依賴嗎?眼前或許可以,拜習兩人的互信,讓美國同意「嚴管」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大陸則否認「2027武力犯台」,宣示「和平統一」方針不變,因而有「馬習會」,讓台灣人心暫時安定下來。但美中「修昔底德陷阱」困境未解,拜習勉力維持的合作關係隨時可能失控,美國需要「台灣牌」對付中國,美國國務院5度宣稱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不等於「一中原則」,意在擦亮「台灣牌」,增強遏制中國的力道。

美霸權衰落 必須戰略自主

 美國不是,也不能是台灣的爸爸。美台關係受3個因素限制,第一、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1971年季辛吉祕密訪中,安排尼克森總統訪問北京,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1979年美中密談建交,台灣被蒙在鼓裡。不要忘了這兩段歷史事實,美國永遠不會是台灣的爸爸。

 第二,「東升西降」的說法尚待發展檢驗,但中國崛起、美國霸權衰落是事實,美國當台灣爸爸,給力嗎?第三,拜登路線並不穩固,川普大有可能勝選,屆時台灣付保護費事小,被用以和大陸交易而淪為餐桌上的魚肉,就真的是台灣的悲哀了。

 不要讓美國成為台灣的爸爸,關鍵在「中國認同」。所謂「中國認同」,或自稱「中國人」,並非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分,而是對中國文化包含歷史、地理、情感等多重面向的認同。台灣自1990年代民主化後,以單一認同取代多元認同、以政治認同取代文化認同,不但讓台灣社會走向部落化的閉鎖路線,更造成兩岸政治對抗、民間交流中斷、民眾相互仇視的最壞結果。

 台灣採行自由民主制,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人們傾向維持現狀雖是事實,但不需要因而否定中國認同,也不必否定經由融合而化解分歧,最終在人民同意下實現統一的可能。台灣有自己的尊嚴,即使在冷戰時期,台灣都未曾把美國當成爸爸,而堅持自己的戰略利益。不想落入「美國爸爸困境」,就要重建多元性質的「中國認同」。(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