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Array

2024-05-12・Array
社論/郭智輝在關鍵時刻要做對的事

 自4月中旬經濟部長確認由郭智輝出任以來,這位來自民間企業的準經長即風塵僕僕走訪各產業,以了解台灣缺水、缺電等問題,並前往新竹縣與竹科廠商交流、聽取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的訴求,其積極任事,值得期待。

 然而,經濟部的業務包山包海,抗旱防洪是經濟部的業務,穩定電力供應也是,此外,產業發展、國際貿易、兩岸經貿、智慧財產權、國家標準、商品檢驗以及協助中小企業,項項重要,也都是日後郭部長的重點工作。

非核政策 亟待扭轉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李國鼎於1965~1969年經濟部長任內,平均1年所接見的中外賓客逾1千人,閱讀公文超過6千件,主持或參加的會議有300場,演講也多達50到80次,其忙碌可想而知。而之所以這麼忙,主因李國鼎凡事前瞻創新,不守成刻板,也正是如此,他後來於政務委員任內推動設立的台積電,如今已成為支撐台灣經濟的重要基石。

 李國鼎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個決定提升了台灣今天的競爭力,改變了台灣,一位部長的重要,於此可知。再如20年前只要颱風一來,基隆河即氾濫成災,長期以來難以改善,2000年底時任經濟部長林信義批准「員山子分洪方案」,完工啟用後,淹水已成歷史,這同樣是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提升了人民的福祉,促進了經濟發展。

 如今台灣經濟也處於關鍵時刻,包括缺電、缺水、兩岸經貿及產業發展失衡等四大問題,這些問題影響深遠,若不以前瞻的眼光,以政策加以扭轉,則台灣經濟堪憂,我們有以下四點看法:

 第一、供電不穩已成常態,非核家園宜改弦易轍:2016年民進黨政府提出能源轉型路徑規畫,目標是2025年讓核電走入歷史,讓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提升至20%,莫說如今再生能源發電量僅11%,遠落後於目標,再者,太陽光電的容量因數僅14%,離岸風電也只有37%,與基載電力的核能、燃煤電廠90%、85%相去甚遠,隨著核能此一基載電力消失,明年跳電、缺電的風險勢將升高,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近來有識之士皆建議讓核電延役,準總統賴清德日前對工總力爭核電一事也表示重視。試想,電力一旦不穩,還有誰敢繼續投資台灣,在這個關鍵時刻,為穩定供電,非核家園非改弦易轍不可。

 第二、百年大旱已成常態,水資源開發宜有決斷力:台灣一年降雨量有60%流到大海,25%被蒸發,若能夠把5~10月豐水期所降下的雨水留住,次年春季就不至於缺水。經濟部曾有兩個方案,一是曾文水庫越域引水,一是高屏大湖,估計兩方案完成後,南部供水可大獲改善。可惜兩方案皆在抗爭之後半途而廢,面對百年大旱已成常態的此刻,宜重新思考,排除萬難加以推動。

兩岸經貿 傳遞善意

 第三、兩岸經貿傳遞善意,化解ECFA中止危機:兩岸ECFA早收清單實施至今13年,已讓我方享有101億美元的關稅減免,對我方經濟利益甚大。遺憾的是,隨著兩岸關係緊張,去年陸方認定我長期禁止2400項物品自大陸輸入已構成貿易壁壘,並挑出若干項目中止優惠關稅。就事論事,我方長期禁止2400項大陸物品進口,確實不符WTO最惠國待遇,宜主動檢討,適時放寬,為兩岸交流遞出橄欖枝,化解ECFA中止危機。

 第四、資源過度向半導體業傾斜,宜關照傳統產業:台灣前年製造業3.2兆的固定投資,其中近7成投入半導體業為主的電子零組件業,過去十年台灣出口成長40%看似不錯,惟不含半導體的出口只成長8%,傳統產業難以擴張,於此可知。聯合國統計顯示,2022年日、韓半導體出口占比僅4.5%、16.5%,台灣竟高達38.4%,資源向半導體業傾斜,產業結構如此失衡,長此以往實非國家之福。

 綜上可知,台灣此刻所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多屬經濟部的執掌業務,我們期許準經長郭智輝在這個歷史關鍵時刻,以前瞻的思維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此非僅能達成內閣交予「確保不會缺電」的使命,也必然可以讓兩岸貿易、傳統產業重返成長的軌道。(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