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Array

2024-05-21・Array
觀光教育交流 有助兩岸春暖花開

 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陷入急凍,民間交流近乎中斷,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提到,兩岸可從觀光旅遊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帶來春暖花開的訊息。事實上,觀光與教育交流無涉政治,除能達到促進經濟,更能化解劍拔弩張的氛圍,長期效果是利大於弊。

 旅行業疾呼解除赴陸禁團令,會是政府釋出善意最務實的一步。表面上禁止台灣旅遊團到大陸,但檯面下每個月有數以萬計旅客到大陸旅遊,禁團令只限制到奉公守法的旅行社,組團轉為地下後,既無保險,又無保障,等於是逼迫旅客鋌而走險。

 新政府若能解除禁團令,旅客、旅行社可雙贏,若因此換得陸客全面來台,更是讓國內旅館、餐廳、遊覽車、伴手禮通通受惠,經濟產值上千億元。此舉絕對是賴政府對大陸釋出善意的最佳的一手。為何不解除?最重要原因恐怕還卡在政府的面子問題。

 自古以來,兩國互送留學生被視為友好舉動,不只增進雙方交流,來台陸生有機會成為「知台」人才,一旦時間拉長,了解台灣的人形成一股勢力,無形中也轉換為保護台灣的力量。若單從現實面來評估,陸生也可緩解不少學校因少子化招生不足危機。

 觀光旅遊與教育交流帶來的潛力驚人,尤其陸客與陸生帶來的經濟效益決不能小覷,疫情前陸客達270萬人次,若以每人平均停留7天計算,等於每天有5萬餘人停留在台灣消費。

 雖然我方歡迎大陸學位生來台,但陸方迄今並未鬆綁,理由之一是並未善待,證據之一是外籍學生在台灣已可打工,唯獨陸生不能打工。過去政府訂下此規定,是擔心大陸學生搶走台灣人工作機會。此一時、彼一時,台灣現在各行業都喊缺工,如果陸生在台能打工,台灣到底是虧或賺到?政府的算盤打得夠精嗎?

 若賴政府對開放觀光與陸生算計出弊大於利的負面影響,那請說服社會大眾,不願交流的理由為何?否則一般百姓只看到政府見「陸」就反彈,自斷商機,難以令人信服。(中國時報/陳祐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