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Array

2024-05-26・Array
社論/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危機與管理

 賴清德在40%少數選票、民進黨國會席次少於藍白聯盟、立法院朝野激烈對抗、美中與兩岸關係高度不確定等不利因素下宣誓就職,各方預期他的就職演說將以求穩為主。但出乎各方預料,他卻展現清晰的傾獨、倚美、抗中態度,演說尚未講完,就引起震撼,數小時後大陸以「頑固台獨分子」定性這位新總統,3天後東部戰區發動「聯合利劍─2024A」演習。立法院內的議事衝突,在他強硬表態下,對抗情緒更尖銳。

傾獨倚美抗中 更烏克蘭化

 這篇演說的強硬姿態令人意外,更令人意外的是,演說內容與賴團隊事先對外釋放的訊息有不小的落差。賴政府極高層17日曾以「國安高層」名義對媒體放風,預告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將釋放重啟兩岸民間交流,以「四個堅持」維持現狀、以「四大支柱」實現和平等訊號,基本上是軟調,但實際的調子極硬,究竟是刻意誤導或臨時生變,真相恐難明。

 賴清德的強硬主要表現在有關台灣定位、台美關係、經濟政策、對抗思維等方面,理想很豐富,卻不考慮成本與代價。至於講稿中所流露對權力的驕傲、缺乏自省能力、對社會貧困底層與廣大低薪階級的冷漠、對政府財政支出失控、勞保與台電的鉅額補貼等問題的無感,雖令人失望,但也不算意外。

 賴清德雖宣示遵從《中華民國憲法》,但他所稱的中華民國與中國關聯不大,反而更像是台獨的「工具」,全篇只見「中國」而無「大陸」。蔡英文時代的民進黨,在文化上去中國,心態上依附南島文化,賴清德延續去中國文化政策之餘,在安全政策上依賴美國,在經濟發展上用「五大信賴產業」擁抱民主國家,擺出與大陸脫鉤斷鏈的姿態,國家定位更傾獨、倚美、抗中。

 美國是否全盤掌握他的就職演說,目前還是懸念,一說是美國未必全然理解中文語境,誤認為不至於過度刺激對岸。另一說是美國全然知情,在中美經濟戰擴大、中國大陸刻意打俄羅斯牌的當下,也打台灣牌回敬。無論美國是否知情,賴清德顯然決心完全靠向美國,未來恐怕沒有兩岸關係,只有中美及台美關係,大陸也會把台灣視為美國的屬地,台灣烏克蘭化的軌跡更明顯。

 大陸「聯合利劍─2024A」演習已經結束,解放軍行動迅速,國軍亦應對有方,但雙方都高度克制,未發生意外。大陸軍演固然有威嚇之意,但更多屬於對內交待性質。演習期間大陸媒體大肆喧騰,但台灣水波不興,一切如常。這代表只要習近平與拜登兩位領導人不想打仗,台灣就歌照唱、舞照跳、股票照漲,安好日子不受影響。

對台政策未變 和平仍有望

 大陸軍演當天早上,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處長孫曉雅連袂現身行政院,刻意讓記者捕捉鏡頭,AIT透露兩人與行政院軍事政委季連成會面,頗有安定人心之意。短期而言,美國的支持是台灣安全的壓艙石,但不容諱言,東亞軍力的平衡急速向大陸傾斜,而且美中勉強維持的平穩關係能持續多久?大陸的戰略耐心能否持續?都非常不確定。確定的是,地緣風險會對經濟造成長期的傷害,最近出現的全球供應鏈「台灣+1」現象足以證明。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觀察,賴清德的演說證實,台獨徹底是一個假議題,他從「台獨工作者」演化到「務實台獨工作者」,如今又成為「中華民國台灣派」,未來會如何繼續演化,令人好奇。他必經過一段掙扎,最後決定繼承蔡英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說法,在主權問題上保持模糊,既未戳破保障兩岸和平那張薄紙,和平就還有機會。

 到目前為止,海峽論壇並未生變,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如常籌備,判斷大陸對台政策至少暫時不會改變,既定民間交流活動不會暫停。陸委會、教育部秉承賴清德就職演說,宣布明年7月大學恢復招收陸生,觀光署若能在6月1日前收回大陸觀光團禁令,兩岸民間交流可望逐步常態化,兩岸衝突風險應可降低

 在美中關係危險性日甚一日,兩岸關係前所未見的脆弱,台灣陷入社會對立、朝野惡鬥,加上產業發展失衡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人低薪等困境之際,國家需要像南非曼德拉型有溝通能力,能化解分歧整合共識的領導人,而不是暴虎馮河的莽夫,更不是擴大衝突火中取栗的賭徒,這勸告希望賴清德聽得進去。(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