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Array

2024-06-01・Array
社論/國會改革第一槍 瞄準政府老大哥

 大規模、集體性的電信個資外洩,若排除駭客竊取,原因恐怕只有一個,就是電信業者把資料交出去。所以,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是如何掌握選舉造勢及陳抗民眾的身分?執政黨是否與電信業者勾串,進行於法不容的政治偵防?面對違法違憲的醜聞,為捍衛台灣的民主招牌,在野黨有責任鎖定「政府老大哥」啟動聽證調查權,為國會改革開出重磅的第一槍,就算動搖國本也必須查到底。

民進黨難切割王義川

 王義川自爆用手機去看立法院青鳥活動的年齡層,直指差不多有6成是20至40歲,20歲以下占1成2;若將這些人與520前的民眾黨集會、2024選前之夜的訊號進行比對,會發現是不同批的人。他說,「去對基地台訊號都對得到」。這段「呈堂證供」,形同告訴國人三件事。第一,執政黨可以透過手機知道你是誰、你幾歲、你在哪。第二,新冠疫情早已落幕,但「天網」依然壟罩。第三,警總雖已裁撤,但老大哥只是換個方式監控你我。

 政府若對人民進行無差別的大規模監控,毫無疑問的,這是民主國家的恥辱。只是,王義川及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卻辯稱,這是業界常用的人流觀測,甚至點名新北耶誕城及台中燈會也用基地台測人流,企圖粉飾太平。然而,「人流統計」與「身分追蹤」是完全不同層次的資料。前者是去識別化,純粹看總量;後者,則是身分、年齡、移動路徑等個人資料全都露。

 舉例而言,台電為收取電費,理應曉得國內每一家戶的「用電總量」;但如果台電能進一步探知家裡誰在用電、用電者年齡、是男是女,甚至掌握所有人在哪個時候的哪個地點用電,這難道不會令人覺得身上被安裝監視器?當然,台電不可能這樣做,但很不幸的是,執政黨顯然可以利用手機監視老百姓的一舉一動。

 對此,民進黨或許可以像王義川的老長官、外交部長林佳龍所說的「王義川是王義川,林佳龍是林佳龍」,一切推給各人造業各人擔。但,王義川不是路人甲,他是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這樣的身分,民進黨切不掉也割不斷。

 政策會之於民進黨,大致扮演了兩種角色。第一,對黨中央而言,它負責黨的政策規畫,稱得上是黨中央的「大腦」。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的核心幕僚、總統府前副祕書長劉建忻,以及伴隨蔡英文8年任期從府發言人升至副祕書長、現由賴清德繼續延攬為國安會諮詢委員的黃重諺,劉、黃兩人都曾擔任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其職務的戰略重要性可見一斑。

監控人民砸民主招牌

 第二,對立院黨團而言,政策會負責提供立法論述基礎,為朝野攻防進行打底,堪稱立委的「火藥庫」。經典範例,莫過於現任勞動部長何佩珊於1992年擔任柯建銘國會助理起,因熟稔議事規則,幾乎把各類議案淵源脈絡摸到滾瓜爛熟,總能在案海揪出對手軟肋,在重大法案對自家立委穿針引線。如果當年的柯建銘真能呼風喚雨,但要是少了何佩珊,風雨強度可能會少一半。而這樣的人物,也曾被拉拔為政策會副執行長。

 因此,王義川站在如此戰略高度,若非法取得通訊個資遂行政治偵防,這當然不會只是一人造業,而是全黨共業;更甚者,現任黨主席是賴清德,所以,如果政策會執行長監控民眾,那麼,賴清德有無聽到、看到,甚或利用這批資訊來因應國會改革衝突,他必須親自向社會說明,不該裝聾作啞,一推二五六。

 在台灣,個人資料受《個資法》保障,祕密通訊的自由及隱私則受《通保法》保障;最上位的《憲法》,亦明訂人民有祕密通訊、言論、集會結社的自由。所以,這場監控風暴,不只跨越政治道德的紅線,更可能既違法也違憲,徹底砸了台灣的民主招牌。

 檢方雖已啟動偵辦,但以近年經驗來看,寄望司法查真相,往往猶如請鬼拿藥單。所以,既然國會改革立法完成,國民黨與民眾黨就應弓上弦,刀出鞘,第一槍就瞄準「政府老大哥」,這不僅是要破除壟罩台灣上空的「天網」,更是對威權遺緒徹底除垢,重建轉型正義的本來面貌。至於近來譴責國會改革法案違反「權力分立」的監察院及所屬的國家人權委員會,面對憲法賦予的人權遭侵害,若依然充耳不聞,任由立委專美於前,就真是徹底證明自己是可割可棄的廢物了。(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