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Array

2024-06-06・Array
社論/ECFA與AI衝擊下台灣的抉擇

 究竟是歷史的機遇或精心安排,暫時可能沒有答案,但可以確定台灣最近發生的兩件大事:一是大陸取消ECFA早收清單134項關稅優惠項目,對台灣傳統製造業造成衝擊,相關股價下挫;另一件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AI與「愛台灣」風潮,2日演講次日台北股市上漲362.54點,漲幅達1.71%,財經名嘴謝金河稱「沒有ECFA,台灣不會怎麼樣」。這兩件大事象徵台灣經濟正進入歷史轉折點,當此關鍵時刻,人民與政府都不能只看表象,而要有全局觀,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

經濟連結 和平支柱

 大陸9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台商紛紛赴大陸投資,2000年大陸加入WTO後,快速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台商以大陸為生產基地,製造物美價廉商品輸出西方消費市場的三角貿易模式,不但讓台灣搭上中國經濟崛起列車創造一波榮景,更提供台灣科技產業非常好的發展空間,高科技產業因而崛起。

 以台積電為龍頭的半導體產業,及廣達、鴻海、華碩、緯創等伺服器、網路和基礎設施製造商、軟體開發商,都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企業,大陸對台灣高科技產品,尤其晶片依賴甚深,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迭創新高。2018年美國掀起對中貿易戰,2020年更升級為科技戰,大陸被迫大量囤積晶片,台灣對大陸出口增加更多,貿易順差更大。

 可以說,過去40年兩岸經濟共存共榮,台灣提供資金與技術幫助大陸製造業崛起,換來台企茁壯、台商獲利,帶動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成長與經濟的繁榮,經濟緊密連結成為兩岸關係穩定與台海和平的重要支柱。但2023年兩岸經濟關係出現逆轉,兩岸進出口金額、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雙降,尤其對大陸投資僅29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約40%。對美國投資則大幅成長,達96.9億美元,成為台灣首要投資對象。

 台灣對美國投資大幅增長,主要是台積電在鳳凰城高達400億美元的設廠計畫,同時帶動其他半導體供應鏈廠商赴美投資所造就,是配合美國「中國+1」策略的結果,對美國晶片供應無虞大有幫助,卻未必符合台灣經濟最高利益,加上美國極端右翼主張必要時不惜炸毀台積電,以免大陸取得晶片優勢,因而引起台灣社會對台積電投資美國的疑慮。

美國大陸 同等重要

 兩岸政治與經濟關係,自2020年開始伴隨中美對抗升級而同步惡化,大陸以禁止部分農產品進口、收回部分ECFA早收清單關稅優惠項目對台灣施壓,但民進黨政府更重視「主權與尊嚴」,拒絕妥協,大陸逐步升級對台經濟制裁,未來ECFA可能名存實亡,再也享受不到關稅優惠,對工具機、石化等產業十分不利。

 在美國生成式AI技術與應用突飛猛進推動下,造就AI晶片大廠輝達的霸主地位,過去一年股價狂飆,市值可望突破3兆美元,一舉超過蘋果成為全球市值二哥。輝達設計的晶片主要由台積電生產,台積電是輝達最重要夥伴,而黃仁勳出身台灣,父親是浙江人、母親是台南人,展現強烈台灣認同,他的事業成就、愛台灣情懷、與台積電的夥伴關係,成為台灣最吸引人的話題。

 他在台大的演講,現場湧入逾3千人,在兩岸關係惡化、大陸擴大對台經濟報復大環境下,黃仁勳這場演講引起強烈的政治效應,有人歡呼沒有ECFA無所謂,有人認為他的倡議是一種「科技台獨」,與賴清德的需要不謀而合,增添台海和平的變數。

 這兩種觀點都太偏,前者否定台灣傳統製造業的價值與重要性,對台灣產業與經濟均衡發展不利,後者忽略輝達對大陸市場的重視,更忘了黃仁勳在大陸廠尾牙時,穿著東北棉襖跳舞的趣聞。我們更該關注的是半導體產業獨好、其他產業沒落的荷蘭病問題,產業發展不均衡會連動國民所得分配不均,原本就嚴重的所得差距問題將更形嚴重。

 AI浪潮彰顯台灣經濟的韌性與製造業與時俱進的實力,但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服務業與中小型製造業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說,美國與大陸對台灣經濟都非常重要,不能偏廢。(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