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在今天迎來百歲華誕,兩岸先後舉辦紀念活動。賴清德總統將在鳳山以三軍統帥身分閱兵,次日中共也會在北京舉行紀念活動。令人無奈的是,我退役將官赴陸是否「被統戰」的政治口水滿天飛,反而模糊了對百年黃埔精神的深入探討,以及對國軍歷史責任的認真反思,這本該是真正的主題。
創造台海永久和平
無論陸方如何將黃埔精神引申至中國統一、反對台獨,毫無疑問,中華民國已經脫離威權、走向民主,在「軍隊國家化」的普遍共識之下,國軍當然以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保衛台灣自由民主、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為使命。相信這是至少在台灣內部,各黨派在紀念黃埔百年時,都不會否定的基本語境。因此,民進黨政府的黃埔論述、國軍論述,相信只會站在「保衛自由民主」、「維持台海現狀」、「嚇阻威權入侵」的角度展開。
但是,黃埔精神不只是停留在國軍層面,而是與整個中華民國歷史,以及廣義的中國近代史密不可分。更何況,正如克勞塞維茲留下的傳世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今天兩岸紀念黃埔百年,根本上還是要從政治的高度,從黃埔精神中萃取歷史經驗,為兩岸避免再次兵戎相見、創造台海永久和平共榮的願景,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論述或主張。
首先需深思的,是兩岸要透過共同紀念黃埔百年重新找回「兄弟情」。賴清德520就職後,中共為反制「新版兩國論」,展開連續2日的圍台軍演,雖然此次軍演不及2年前反制裴洛西來台後飛彈四射、艦機逼近、連續5日的高強度,但是共軍做了兩處非常重要的論述調整,足以引起我方警惕:第一,共軍官媒將台灣稱呼為「熊孩子」;第二,大陸防長董軍在香格里拉對話會提出「台獨武裝」的概念。
「熊孩子」的潛台詞是,大陸對台動武屬於「家法伺候」,兩岸關係演變為「父子」關係;而「台獨武裝」的意涵更加清晰,那就是大陸認為賴清德執政下,國軍性質恐發生改變,變為「頑固台獨分子」的私人武裝,等同於對台動武退回到當年「剿匪」的概念。若這段時間,我政府、國軍還在勸阻赴陸退官應該認鳳山為「黃埔正統」的喊話,如今中共對兩岸軍隊關係的定調,已經出現拋棄「正統之爭」的跡象,兩相對照,何等唏噓!
共同復興中華民族
要讓對岸收回對國軍所謂「熊孩子」、「台獨武裝」此類居高臨下的定調,唯有回到黃埔百年歷史的恩怨情仇之中,重新確立兩岸兄弟關係,才能找到轉圜空間。若追溯多個歷史節點,有中華民國的創建,才有國民革命的興起,後來才有共產黨的參與,而對岸「八一建軍節」所紀念的南昌暴動部隊,也出自黃埔畢業生的領導策畫,為中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和軍事奇才,大多出自黃埔。由此可見,在中共面前,中華民國和國軍當然有資格「稱兄」。因此,大陸紀念黃埔百年,必須要正視這個歷史事實,更要對1949年播遷來台、延續至今的黃埔血脈,致以敬意。
不過,當代的台灣社會,對國共歷史情節早已疏離和陌生,但即使超越國共框架,從台灣人的視角來看,李友邦、李清波、陳復志、林正亨等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也在年少時棄筆從戎,投奔黃埔,救國救民,躋身抗戰。更耐人尋味的是,當年台籍黃埔子弟中的菁英,後來居然悉數捲入白色恐怖,成為台灣人歷史悲情中最獨特的一抹色彩。但是,他們當年被國民黨迫害或反對國民黨統治,絕非是反中,更與台獨無關,而是嚮往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這才是對黃埔精神發自內心的忠誠與追求,更是民進黨或獨派論述繞不過的盲點。
追憶糾纏的國共恩怨、橫跨海峽兩岸的黃埔百年歷史,得出的最珍貴道理是:國軍不是國民黨的,更不是民進黨的,而是中華民國的公共財,也應該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發展繁榮中扮演角色、擔負責任。趙少康幾年前談及兩岸關係時提到,「喊一聲兄弟,保百年平安」,賴清德也說過兩岸是兄弟之邦,百年黃埔兄弟情,恰恰是論述兩岸兄弟關係的最好註腳。(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