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Array

2024-06-21・Array
社論/藉覆議掀內戰 執政失敗序曲

 賴清德就職總統屆滿1個月,他帶給台灣的滿月禮,是讓國會改革變調為仇恨對立,對內開戰,開啟大罷免時代。無論最終能否扭轉朝小野大的現況,當家還鬧事,證明他仍欠缺統合國家的領導力;其所展現的鬥雞姿態,當立委綽綽有餘,但論高度與格局,離總統還有很長距離。賴清德的首月成績單,顯然不及格。

以罷制罷 國會無寧日

 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賴清德處理國政的滿意度,相較520就職時驟降近10個百分點,等於流失約200萬名支持者。為何才初登板,民眾好惡就已顯著更迭,毫無蜜月期可言?唯一合理解釋,就是這位新總統做了多數人所不期待的事。

 這段時間,我們看見賴清德還沒上任,就先下令立院黨團反守為攻,讓國會瞬間成焦土,比人頭比不過就打破頭,論述講不贏就撂青鳥包圍立院;面對國會改革法案依議事程序三讀通過,除了由行政院提出覆議反制,更擬出獵殺名單,擬罷免10席國民黨立委。

 或許,民進黨歷經蔡英文8年執政,早已將昔日「衝突、妥協、進步」的政治藝術忘得一乾二凈,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執政、完全碾壓」,不接受異音,更無意對話尋求公約數,好像立法院豎起脊梁拒當橡皮圖章,這個黨就不會執政。

 因此,賴清德上台第一件事,不是推動國家治理,而是打擊在野政黨。他無意擁抱沒把票投給他的6成人民,而是與最高民意殿堂為敵,藉由國會改革的戰場高舉「反濫權、護民主」,藉此蓄積罷免底氣,企圖讓國會豬羊變色,重拾完全執政。不可諱言,覆議及罷免確實是憲政體制及法律授予的權利,賴清德大可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只是,以如此極端手段將覆議、罷免操作成政爭工具,後續衍生的負面衝擊,對國家運作將是弊大於利。

 首先,以罷制罷,國會將無寧日。罷免不是哪個黨的專利,假若民進黨出手狙擊,試想,國民黨是會坐以待斃,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尤其罷免的核心戰術就是仇恨動員,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潑糞處理;加上選定罷免的對象,往往都是高聲量、高影響力的指標人物,屆時,藍綠互罷臭氣沖天,彼此視如寇讎,人不和,政又怎能通得了?

 第二,不從黨意就覆議,顛覆立法監督行政機制。民進黨此次之所以反對國會改革,關鍵就是企圖維持政府的黑箱空間,避免立委透過聽證調查權挖掘行政部門的貪腐劣跡,因而透過覆議及大法官釋憲以拖待變。接下來,食髓知味的民進黨,面對任何不符自家利益的法案,預料只要表決一輸都將依樣畫葫蘆,讓本該是總統收到後10日內就公布實施的法案,就此陷入遙遙無期的停滯狀態,形同具文。

    炮口對內 戰火難停歇

 第三,朝野沒有信任,國家沒有團結。猶記1個月前,賴清德就職典禮的主題就訂為「共織台灣‧民主前行」,代表他也曉得國人互為命運共同體,應攜手團結才能向上發展;但說歸說,從現實而論,賴清德炮口對內的舉動,注定讓朝野只能互絆退步,而非共織前行。

 尤其,隨著民進黨「反濫權、護民主」宣講行動的展開,國民黨祭出百場「藍鳥行動」反制,當雙方把戰火從立法院延伸至街頭巷尾,動員各自支持者比拚叫囂,無論孰是孰非,歷經這段過程後,民進黨支持者只會更不滿國民黨,折損國會改革的能量;反之,國民黨支持者也會認定民進黨破壞民主制衡,往後對賴政府的任何作為都先打上折扣,這種兩敗俱傷的零和博弈,何來「護民主」?

 依照賴清德的執拗性格,很難期待這場戰火有停歇的可能。只是,賴清德有必要深思,為何民進黨如此大力批判,卻仍有近6成民意支持國會改革?其關鍵不就是老百姓已受夠政府的傲慢執政、黑箱濫權,因而在年初的大選拒絕讓民進黨繼續把持國會多數,期盼立院重拾監督天職以制衡行政部門。面對如此清晰且具體的主流民意,賴清德若堅持反其道而行,無疑是擇惡固執,犧牲大我、成全小我。

 當家鬧事,是沒有氣度;對立朝野,是沒有格局;與民為敵,是沒有高度。賴清德這位新總統,若要繼續展現他的小家鬥雞格局,那麼1個月流失200萬名支持者,只會是執政失敗的序曲。(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