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應醫界要求,立法院審議《健保法》修正案時通過主決議,要求健保點值在明年6月前提高到平均每點0.95元,回應了醫界長期以來的呼籲。然而,衛福部在調高健保點值的同時也應提出配套措施,防止醫院出現衝量亂象,並強化醫療分級、增加健保財源,民眾更必須杜絕浪費,珍惜健保資源。政府、醫界與全民必須共同努力,才能維護健保的永續經營。
點值限制 醫療品質下降
根據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的說法,若以現行總額制估算,點值要達0.95元,缺口會約有700億元。衛福部已積極盤點健保總額內項目,提出17項公衛福利支出可改由公務預算支出,包括癌症新藥專款、護理夜班津貼、電子病歷整建等,如此可為健保騰出300億元的空間。此外還要調高總額成長率,推估明年為5.5%,總額將達8900多億元,比今年多200億元。然而細算下來,仍然存在缺口,對健保的財政健全造成隱患。
台灣的健保曾被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推崇為世界第一,的確,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健保價格便宜、醫療品質高、醫療據點多、服務態度好、全民都能受惠,堪稱是最受民眾稱道的一大德政。然而,由於健保就像低廉水費一樣被視為民生基本需求,政府不敢輕易調漲保費,以免引發民怨影響執政黨的選情,長年來要求健保「價廉物美」下,令醫界經營出現不少困難。
以健保給付為例,幾乎年年都砍藥價給付,以至於出現通膨之下萬物皆漲,唯藥價獨跌的怪現象。但也因為藥價被砍太多,醫療院所索性不進價格較高的原廠藥,改用醫界普遍認為效果較差的學名藥,原廠索性退出台灣市場,病人最後想自費買原廠藥都買不到,對醫療效果造成了負面影響。之前生理食鹽水全台大缺貨,就是因為1000cc.被砍至只有25元,比超商的水還便宜,各家廠商退出台灣,市占逾7成的永豐化學被勒令停業時便供應停擺。
長久以來,醫療院所被健保給付的框架給綁住,有用健保東西的就不能再收自費,即使病人想自費補價差用好一點的藥也不行。由於健保總額跟不上醫療需求上漲的速度,當門診爆量時,健保點值就會大幅下降,結果是醫生看愈多病人,醫院虧損愈多。這也導致各醫院都面臨「內、外、婦、兒、急」五大皆空的問題,醫學院學生不願走這些健保給付愈來愈緊縮、自費項目少、工時長又辛苦、醫療糾紛還多的科別,成績好的醫學生多選擇收益高又輕鬆的皮膚、醫美、眼科,連牙科的「錢」景也勝過醫科。
但五大科才是最攸關民眾身體健康的科別,得了癌症、腦部要開刀、車禍重創,哪個不需要技術精湛的醫生醫治?如果長期沒有優秀新血投入,當資深外科醫生的手顫顫巍巍開不了刀時,未來台灣的醫療品質恐怕將面臨斷崖式的下墜。
增加財源 避免資源浪費
國人1年平均就醫高達15次,健保署曾試算,若每人1年減少1次不必要的就醫,可以為健保省下378億元,規模相當於5年新藥的預算。立法院決議將健保點值從0.7提高到0.95元之後,醫院如果刻意衝量,一樣會耗損健保財政,如此將無助於維持健保的穩健。政府除了注意審核時的把關、約束醫院避免衝量之外,民眾也應該明白,珍惜健保,人人有責,不可以把健保當成天上掉下來的空白支票隨意濫用。如果只是買點成藥吃就可以的小感冒,不必一定要去醫院掛名醫。有些民眾喜歡逛醫院,各種慢性病用藥拿一堆,有的藥還重複,偏偏又不肯好好吃藥,病情控制不好再去看醫生,甚至重複做檢查,結果是無謂地浪費了醫療資源。
少子化嚴重的台灣已經邁入了高齡化社會,未來龐大的老年人口將大量耗損健保資源,但繳健保費的人口卻愈來愈少,健保的財政負擔將日見嚴峻。政府除了節流之外,還要想辦法在二代健保之外增加財源,每年靠中央政府撥捕預算只是在粉飾問題,不是長久之計。健保是最攸關全民福祉的公共政策,政府必須更積極尋求健全財政之道,才能為民眾健康謀求穩定保障。(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