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時期的能源轉型規畫,除了以降低碳排為目標的「增氣」、「減煤」,還有民進黨奉為神主牌的「非核」及可提高能源自主性的「展綠」,並將2025年的能源配比訂為50%燃氣、30%燃煤與20%再生能源。8年後,除了非核「有成」,其他3項工作進度盡皆落後,經濟部更早在前年1月便已下修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至15.2%。轉型失敗後犧牲的是供電穩定,並導致夢魘不斷的缺電威脅。
電戰南北 挖東牆補西牆
經濟部能源署的最新資料,今年前半年我國各式能源的發電占比分別為39.6%燃煤、41.1%燃氣、1.4%燃油、10.6%再生能源、6.2%核能及1.1%抽蓄水力;相較去年同期,燃煤減少2.8%、燃氣略增1.5%、再生能源增加1.8%。依現有開發進度評估,燃氣與再生能源電力均不可能於明年達到原訂目標值。而在核電須依法除役下,燃煤電力勢將因用電需求強勁而無法減供,立即的影響是碳排注定不降反升。
蔡英文卸任後,能源轉型實現與否已不是她的責任。電力短缺、供電品質不佳、減碳效果不彰的爛帳,終究會被算到繼任者的頭上。賴清德深知前朝能源政策未能落實的遺害程度,因而前不久在其主導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場會議中,做出「電力要充足、系統要安全、減碳要加速」的裁示。賴清德明顯不想吞下前朝留下「供電不足、跳電頻繁」的苦果。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迅即體察上意,「氣策會」8日才剛開完,9日他受訪便表示,由於北部缺電嚴重,桃園以北地區的人工智慧(AI)相關資料處理中心,只要用電量超過5000瓩(5MW),台電一律不核供,他並請科技業前往支持電源開發的縣市投資設廠。除了大方承認北部缺電,還直接跳過政院高層,出言「指導」科技業如何選擇投資地點。
台電董事長何時變得如此位高權重,不僅打臉經濟部長郭智輝的台灣目前不缺電,還可決定AI產業未來發展的地區。曾文生主張的區域差別供電,形同暗控北部只想用電卻不願發電,實質更有鼓勵新興產業皆往南部投資的意圖,凸顯其「以電戰南北」的居心。
差別供電的可議之處在於,經濟部不缺電之說言猶在耳,怎麼北部地區轉眼便陷入供電嚴重不足的危機?即便台電進一步解釋,台灣整體不缺電,只是「南電北送」已到極限;然而北部電力必須依賴中南部支援,並不是今年才發生的狀況,耗資超過5千億元的電網韌性強化計畫已執行數年,何以不見絲毫成效。區域缺電不代表全國缺電,明顯就是避重就輕的狡辯之詞。
全台缺電 科技業冒風險
北部之所以淪為缺電重災區,當然與非核政策脫不了干係。核一、二廠與核四廠皆在北部,6部機組的裝置容量達594.2萬瓩,比起郭智輝先前提到北東電網未來將有470萬瓩電力缺口,高出甚多。若不是執政黨執意非核,多年下來透過既有電廠延役與續建,北部地區用電早已自給自足,甚至還可「北電南送」,協助緩解中南部的火電空汙問題。
事實上,賴清德在「氣策會」曾明確提到,能源議題不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而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但會後仍以必須符合法制規範,間接排除核電成為多選題的選項之一,殊為可惜。行政院長卓榮泰則已公開表示,現有核電廠依法已無重啟或延役可能性,加上來自非核神主牌的壓力,執政黨明顯不會主動修法續用核電。令人感到突兀的是,卓揆反而建議打算修法重啟核電的在野黨,應和社會討論。卓揆難道不知近月多個不同民調都已顯示過半民眾支持續用核電;而從他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可知,就算在野黨修法通過,行政院也未必會據以執行核電重啟。
蔡英文可以揮揮衣袖走人,留下看不到盡頭的缺電危機;賴清德如果不積極做出決斷,北部缺電可能很快成為全台缺電。對高科技產業而言,屆時恐非單純北轉南的考量,而是營運命脈斷續的問題。賴政府有底氣冒這個風險嗎?(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