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出席「2024台北安全對話」會議表示,若接受九二共識,意味必須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無獨有偶,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羅文嘉不久前也表示,若接受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做為兩岸交流談判前提,等於放棄台灣自由民主體制和生活。海陸兩會口徑一致拒絕九二共識,一改520後較為鴿派的作風,顯然是「上面」給了壓力。
政策暴衝源頭 來自高層
這裡的「上面」,當然是指賴清德總統和國安高層,這也暴露了當下兩岸關係的嚴重危機。蔡政府時代,雖然高層也不認同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協商停擺8年,並縱容抗中民粹趁勢而起,但終究是「上面壓得住下面」,最高決策層對兩岸關係仍保有一絲理性。例如,民進黨立委曾提出修法刪除「國家統一前」,很快被蔡政府高層按住,最後以撤案收場。
但到了賴清德政府,兩岸政策暴衝的源頭卻來自最高層,甚至一度出現政府兩岸團隊為高層脫序言論緩頰的尷尬場面。例如,賴總統520演說透過曲解憲法論證兩岸是「兩國互不隸屬」後,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在立委逼問下,不得不回歸《兩岸條例》做出立場論述,承認對岸是大陸地區,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慣稱為兩岸關係。
同樣地,520後兩岸民間交流逐步恢復,陸委會、海基會、交通部也在全力推動,並有意化解政治障礙,如0214金門事件經過雙方協商告一段落,為對岸恢復陸客赴馬祖、金門觀光邁出相向而行的重要一步。然而,早在胡歌訪台刮起旋風開始,最高層對兩岸交流的戒備情緒,很快讓外界有所察覺,隨之而來的是大陸宗教、市政、學術交流團來台頻遭卡關,連明星來台演出都被駁回,讓兩岸部會的前期努力變得一文不值。
原以為賴總統520演說呼籲恢復陸客、陸生來台,有望成為兩岸關係轉危為安的契機,結果事實證明只是玩假的、喊爽的。從「第五縱隊」到「文化統戰」,國安高層主動製造寒蟬效應、切割兩岸關係與民間交流,兩岸團隊自然要上行下效,在短短數月內換了一副臉孔,淪為「對抗大陸委員會」與「海峽不交流基金會」。當然,此情此景想必正中賴總統下懷,兩岸減少交流、維持緊張、明確敵友,才是民進黨勝選之道,卻是兩岸走向戰爭災難之道。
抗中洗滌人心 刀刃向內
其實,賴清德對兩岸交流的堅拒心理,以及「反統戰」思維,早在他擔任台南市長時就顯現得淋漓盡致。首先,馬政府任內,得益於兩岸和平發展大環境,民進黨中央曾鼓勵執政縣市推動兩岸交流,而賴清德卻是最後一個登陸參訪的民進黨籍縣市長,說明賴清德對兩岸交流不感興趣、能拖則拖。其次,賴清德即便親赴上海參訪,也刻意在公開場合大談台獨是主流民意,內心深處早已認定一旦參與兩岸交流就是「被統戰」,只有凸顯獨派色彩才算「反統戰」成功。
由此看來,賴清德「務實台獨」中「務實」二字意涵,恐怕只剩下「不宣布台獨、不修憲、不改國號」,而非外界原本期待的兩岸民間交流。反過來,賴清德不僅要對兩岸交流趕盡殺絕、灌輸抗中意識「洗滌人心」,甚至刀刃向內,瞄準曾與大陸有牽連的黨內要角。如鄭文燦案爆發時,就有人認為鄭接任海基會董事長後,在兩岸政商界如魚得水,才引起忌憚;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不久前也傳出投資大陸招致法律糾紛,連賴的親信陳宗彥用微信召妓、李孟諺與陸配婚外情也難逃被切割的命運,更說明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具有「眼裡揉不進沙子」的固執。
觀察就職4個月的政策作為,毫無疑問,賴總統的兩岸路線就是「戰略清晰」,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敵是敵、友是友,沒有任何模糊空間。但歷史證明,維持兩岸和平、避免走向戰爭的唯一途徑,仍是戰略模糊;現實也證明,無論是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提出「兩岸同屬一個民族」,還是美方回歸一中政策的三公報,現階段中美在台海還是願意維持戰略模糊。既然如此,賴政府清晰化台獨抗中、切割兩岸的路線,若堅持走下去,撞上南牆只是時間問題。 (系列完)(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