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僅針對製造業及能源業,且年排碳逾2萬5000噸以上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涵蓋全台碳排約54%,但相較歐盟的6成,甚至未來2年內要達到85%而言偏低,環境部部長彭啓明25日接受廣播訪問時被問到「未來是否醫院、大賣場、百貨公司也要納入?」他說,「國際上是走到這個趨勢」,不見得會直接課徵,但會透過油價及電價反映成本。
彭啓明表示,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在首次氣候變遷對策會上就呼籲應提高2030年減碳目標,或是在2032年再訂定更有野心的目標,目前正研擬中,「會比原本2030年的24%±1%更有企圖心」。此外,依法規定,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應於今年出爐,彭指出,不只2030年,2032年、2035年目標也會一併出來。
彭啓明強調,為抑制全球暖化、落實排碳有價,多國採取碳稅(費)或總量管制碳交易,台灣採取前者,希望創造經濟誘因達到減碳,若企業均未減碳,預估全年會收取300億至400億,若有減碳作為預計會收取60億元,他以中鋼為例,若不減碳則要年繳60億元,但若執行減碳作為僅要繳納數億元。且推估指出,碳費對GDP、CPI影響不到電價的1/10。
「是否醫院、大賣場、百貨公司未來也要課徵碳費?」彭啓明說,這是國際趨勢,歐盟稱未來2年碳定價將涵蓋85%排碳量,或許不見得會直接課徵,但會透過油價及電價反映成本。
他強調,台灣碳定價會穩健上路、精準打擊不致影響民眾日常生活,至今碳費仍未開徵,物價反而是受電費、人力成本影響更大,他提及,有建商稱因碳費未來成本提高10%至15%、房價會更貴,實際詢問房仲業者也承認影響沒那麼高。
地方政府疾呼應留一定比率碳費補助縣市政府,彭啓明說,溫管基金用途包括用來補助地方的減碳、調適及公正轉型等,並向台中市長盧秀燕表明「溫室氣體排放與空汙概念不同」,空汙主要影響地區性民眾,排碳則為全球性,無論按排碳量、人口或氣候災害分配均不盡公平,但考量盧秀燕及其他縣市首長對溫管基金運用有意見,將會考慮在委員中納入地方政府代表。(中國時報/林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