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起來可能戒除身癮,但仍沒辦法戒除心癮!」小築14歲就染毒,用過安非他命、搖頭丸及K他命,雖然4年後曾被裁定強制戒癮,但直到20歲,驚覺身體已不是她的,「尿布人生」讓她嚇到想從心根除毒癮。
小築離開原生家庭,交男友並同居,但因男友染上安非他命,不久後她也染上K他命、搖頭丸;閨蜜曾經試著拉回她,但當時她仍沉溺毒海中,閨蜜花了3年時間勸說,最後因毒斷了聯繫。
小築開始發現問題嚴重性,是她不時要跑廁所,走在路上還會突然尿褲子。她說,看了醫生得知膀胱壁薄如紙,才讓她恍然大悟。她如今包尿布,但不再碰毒,除找回新的人生,也喚回失去的閨蜜。
高雄市成立毒防中心以來,結合勞工、社會、衛生、警察等,以個案管理模式提供藥癮者整體服務,藥癮個案列管人數2016年8236人,2017年降為4940人。高市去年7月成立毒品防制事務基金會,今年初成立毒品防制局,統籌規畫推動毒防策略,結合公私力量協助藥癮戒治。
最近毒防局推出「螢火蟲家族志工」訓練,藉著讓「藥癮更生人」以過來人經驗任反毒種子,毒防局已陸續輔導150多名成功案例。
更生人當反毒種子
根據高市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統計,2011年縣市合併至2017年,共輔導1萬2394「更生人與藥癮者」求職,總計6694人就業。
台南市府統計,從2011年截至目前轉介就業人數,從2011年成功率僅15.9%到去年已有42%,多位戒毒、求職成功者也現身說法當起「心靈導師」,讓過來人感召過來人。
法務部統計,2017年在監毒品受刑人2萬8000餘人,占5萬6000餘名在監受刑人半數,其中單純施用毒品受刑人就達1萬706人,是毒品受刑人的37.8%,其他則是製造、販賣、運輸毒品案受刑人,雖然施用毒品行為已導入「病患性犯人」概念,但因「心癮」難戒,施用毒品再犯率高達54.5%。
法務部研究,毒品施用者處遇有2次重大變革,1998年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首次對毒品施用者法律定位,由「犯人」轉為「病患性犯人」,不再直接送監獄,而是藉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替代服刑。
毒品受刑人占5成
2008年第2次變革,因配合推行替代療法,再修正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將緩起訴處分附命完成戒癮治療制度化,讓鴉片類毒癮者能有接受替代療法機會外,也讓司法對吸毒者多了社區處遇的選擇,讓更多專業戒癮資源介入協助。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出獄6個月以下再犯率達16.2%最高,出獄3年後再犯率降到5.2%,出獄5年以上則更降到0.2%,顯示毒品成癮者只要下定決心戒除,是可斷絕的。
(中國時報/曹婷婷、劉宥廷、柯宗緯、張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