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4・中時-綜合報導

2018-09-04・中時-綜合報導
珍惜好琴緣 視障黃東裕逆轉勝

左手彈鋼琴 右手拉小提琴

還記得第一位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視障鋼琴家黃東裕嗎?自從2012年他在新舞台與長榮交響樂團合作貝多芬、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之後就淡出樂壇。原來這些年他經歷妻子、三哥離世,越發懂得守護眼下一切,「追求大家都會,但珍惜才是永恆課題。」

56歲的黃東裕不是天生盲人,他1963年出生於桃園,8歲時因視網膜剝離導致雙眼失明,「那天起,無論我高不高興,都得上學、吃飯,每天生活都得過。」後來在家人鼓勵下開始學樂器,學鋼琴,給自己一條新路,「我很感謝光仁中學及高中,讓我減免學費,接受音樂教育。」

1982年,黃東裕就讀文化大學音樂系,1997年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舉辦鋼琴獨奏會。黃東裕說,一般鋼琴家透過看譜可以記得樂曲,「我必須透過旁人口述,再憑記憶在我的腦海中建構起整首樂曲。」但知道自己有缺陷,黃東裕更加努力,不因全盲而對演出表現打折扣,每天除了背譜就是練琴,熟能生巧,讓音樂成為表達自己最好的語言。

「對音樂有熱情,才能長久。」黃東裕說,他很多同學本來學音樂,後來都紛紛改行,「有同學婚禮上送他們自己演奏CD,我覺得很感動,但也有同學覺得很多餘。」黃東裕說,學音樂不見得可以賺錢,「但音樂讓人懂得如何自處,珍惜這一點,人生會更寬廣。」

雖然學的是鋼琴,但黃東裕近年用以維生的卻是小提琴,黃東裕說小提琴方便也討喜,不需要準備鋼琴,他知道現在經濟不景氣,古典音樂也沒有太多演出機會,更何況眼睛看不見的人?

黃東裕說,殘障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很可憐,需要各界伸出援手,但也有另外一種是被寵壞的,好像世界非常不公平,「我覺得願意幫忙的朋友,只要提供我們解決不方便的資源就夠了,其他地方就當我們是正常人,不要過度溺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機會。」

喜歡彈古典樂派的樂曲,黃東裕說也許是因為彈古典樂派,可以隱藏自己多一點,「浪漫派雖然好聽,但是不能太沉溺,我總覺得聽多了人會灰掉。」黃東裕有空還是會準備舒曼的《交響練習曲》與貝多芬的《皇帝鋼琴協奏曲》,希望有機會再站上音樂廳舞台。

(中國時報/趙靜瑜)